繁花藤篮梦泡在雾海中缓缓漂浮,夜色正浓,青灰雾气早已褪去白日的朦胧,沉淀成沉沉的暗蓝,将整个雾海裹进无边的静谧里。
这正是雾海“做梦”的时刻,雾介在暗雾中悄然滋生、流转,如同无形的溪流,带着细碎的能量粒子,在雾气中慢慢汇聚、沉淀,酝酿着无数临时的梦泡。
雾流比白日更缓,带着一种近乎凝滞的温柔,推着藤篮稳稳前行,篮沿的藤丝流苏垂落如帘,几乎静止不动,只有偶尔掠过的细微气流,才让它们轻轻颤动,发出几不可闻的簌簌声。
梦泡的粉青伞面散发着柔和光芒,在暗雾中划出一小片清晰的光晕,将藤篮内的青藤垫、储物区的莹白玉瓶、堆叠的雾麦饼都染上一层淡淡的柔光,驱散了夜的寒凉,也照亮了两人脚下的藤编纹路。
李砚站在藤篮边缘,青雾介如同细密的银丝线探向周围,指尖能清晰感知到雾介的细微流动,它们有的温和如絮,有的带着极淡的暖意,在暗雾中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
林知夏坐在藤编坐垫上,指尖轻搭在移动核的焕花晶上,绿雾介与藤条稳稳共鸣,维持着梦泡的平稳,掌心能感受到藤条传来的微弱脉动,如同与梦泡共享着呼吸。
“你看左前方,那片雾气好像有点不一样?”林知夏忽然抬头,指着暗雾中一处异常的区域。
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暗雾中某一片原本均匀的雾霭,正在慢慢变得浓稠,如同被无形的力量牵引,一丝丝、一缕缕地向中心聚拢,隐约有微弱的暖光点在其中闪烁,如同星火初燃,在暗雾中格外显眼。
“是梦泡要形成了,”李砚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青雾介探得更深远些,“夜里的雾介会自发聚拢,顺着念力的轨迹,慢慢凝结成梦泡的轮廓。”
林知夏立刻调整绿雾介,让繁花藤篮梦泡放慢速度,如同悬浮在雾海中的观察者,静静注视着那片正在变化的雾气。
起初,只是零星的光点在浓稠的雾霭中闪烁,如同散落的碎钻,随着雾介持续汇入,光点越来越密集,渐渐勾勒出一个模糊的圆形轮廓,边缘还带着淡淡的虚晕,并不真切。
半个时辰过去,那圆形轮廓在雾介的不断凝聚下,越来越清晰,边缘的虚晕慢慢褪去,化作一个拳头大的小梦泡,外壳泛着温润的暖光,如同暗雾中点亮的一盏磨砂小灯笼,透着朦胧的柔光。
“真的慢慢聚成了!”林知夏眼中带着好奇,指尖不自觉地收紧了些,“你看它的表面,好像有细微的纹路在流动。”
李砚点头,青雾介能清晰感知到,梦泡表面的纹路正是雾介流动的轨迹,如同天然形成的脉络,将内部的能量牢牢锁住。
这枚小梦泡刚成型,便顺着平缓的雾流缓缓漂浮,沿途偶尔有细碎的雾介粒子被它的光晕吸引,轻轻附着在表面,又慢慢融入其中,让它微微膨胀了些许,暖光也愈发稳定、透亮。
显然是有主人的雾介在暗中维系,只是那股力量极为微弱,仅能支撑它在雾海中短暂存在,如同一场转瞬即逝的光影。
随着夜色渐深,越来越多的梦泡以同样的方式慢慢浮现。
有的从一片平静的雾霭中凝聚,先化作一团模糊的光雾,再慢慢收缩、塑形,最终化作形似飞鸟的模样,翅膀还带着淡淡的流光;有的顺着雾介流慢慢汇聚成型,层层叠叠如同绽放的花朵,花瓣边缘泛着细碎的光点;更多的是不规则的光晕,在暗雾中缓缓漂移,互不干扰,如同一场无声的巡游。
林知夏操控着梦泡,刻意与这些新生的梦泡保持着两丈左右的距离,指尖绿雾介轻轻调整方向,绕开一个正在缓慢成型的、形似蜂巢的梦泡——那梦泡的孔洞中闪烁着微弱的蓝光,内部隐约有能量流动的痕迹。
“它们形成得好慢,一点都不急促,”林知夏轻声道,目光追随着一枚正在塑形的游鱼状梦泡,“就像雾海在慢慢‘吐’出这些泡泡。”
“雾介凝聚本就需要时间,”李砚望着那枚花朵状梦泡渐渐清晰的轮廓,青雾介感知到它内部的雾介流动格外柔和,“这些梦泡的主人,此刻大概正在雾海某处的居所沉眠,用潜意识里微弱的雾介,维系着自己的梦境投影。”
两人在暗雾中持续航行,沿途看着一枚枚梦泡慢慢浮现、成型,再顺着雾流漂向远方。
有的梦泡成型后便径直向前,渐渐融入远处的暗雾;有的则在雾流中轻轻打转,表面的光芒忽明忽暗;还有的会与其他梦泡擦肩而过,彼此的光晕轻轻触碰,又很快分开,交换着一丝微弱的雾介。
不知过了多久,暗雾的边缘渐渐泛起一丝极淡的灰白,如同水墨画中晕开的底色,夜色开始消退,天快要亮了。
林知夏忽然指着前方不远处:“你看我们之前看到的那枚小梦泡,它好像在变淡!”
那枚拳头大的暖光梦泡,此刻正漂浮在前方三丈处,原本温润透亮的暖光正在缓缓黯淡,如同燃烧到尽头的烛火,原本清晰的轮廓也变得模糊,边缘泛起淡淡的虚晕,如同被暗雾慢慢稀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