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砚将“梦泡结构剖面图”夹回《梦泡本源与规则解》,指尖刚触碰到书脊,便感觉到一股比之前厚重百倍的古老气息顺着掌心蔓延——那气息并非温润,反而带着混沌初开的凛冽与动荡,像是裹挟着千万年的风沙与轰鸣,与梦泡散发出的稳定波动形成强烈呼应,仿佛在耳畔炸开一段波澜壮阔的诞生史诗。
他下意识地催动掌心的淡蓝雾介,雾介丝刚一靠近典籍,书页便剧烈翻卷起来,墨字在晨光中忽明忽暗,如同濒死的星火,最终停留在“梦界溯源”卷,开篇便是一行力透纸背的狂草,墨迹中似有流光转动:“梦界非天成,乃意识浴火之劫;梦泡非偶生,是雾介凝血之果。劫未止,果不灭,混沌与纯净之争,贯古通今。”
相传,在虚无尚未分化、无光无界的鸿蒙时代,唯一的“本源意识”悬浮于混沌核心。它是所有意识的始祖,承载着无穷无尽的记忆与情感,却因无形无质、无依无托,始终处于濒临溃散的边缘——就像风中的烛火,稍有动荡便可能湮灭于虚无。
为求存续,本源意识做出了惊世决绝的选择:自裂千万片。
那一瞬间,鸿蒙震颤,虚无沸腾,无数意识碎片如流星骤雨般划破混沌,带着本源的执念四散飘零。但碎裂并未带来安宁,反而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浩劫——碎片碰撞之处,意识之力疯狂外泄,与混沌中漂浮的暗物质猛烈交织,催生出众彩纷呈的粒子,这些粒子便是最初的“雾介”。
它们并非单一形态,而是带着红、蓝、青、绿等各色光晕,如同散落的星辰,却因诞生于混沌,裹挟着毁灭本能,在虚无中疯狂碰撞、吞噬,如同饥饿的野兽。无数脆弱的意识碎片在这场混战中被撕碎、湮灭,仅余少数坚韧者,被一层浓密的彩色雾介包裹,在无边黑暗中艰难漂浮,随时可能被吞噬殆尽。
这场雾介的肆虐,持续了不知多少万年,虚无之中,只剩下毁灭与死寂,仿佛一切都将归于虚无。
直到第一批现实生命在凡尘中诞生,转机才终于出现。
这些生命的意识带着鲜活的温度——有初生的好奇、相守的喜悦、失去的悲痛、不屈的执念,化作温和的意识流,如同破晓的晨光,穿透虚无的壁垒,涌入这片死寂之地。
意识流与狂暴的彩色雾介相遇的刹那,如同春雨滋润冻土,一场持续千年的“驯化之战”就此爆发,成为梦界创生的关键转折。
意识流带着生命的韧性,温柔却坚定地包裹雾介,驱散其中的毁灭本能;彩色雾介则裹挟着古老的戾气,抗拒被驯服。两者在虚无中交织、渗透、融合,每一次碰撞都迸发出柔和却持久的光晕,无数粒子在这场磨合中褪去暴戾,又有无数新的雾介在融合中凝聚。
有的意识流被雾介的狂暴撕碎,化作滋养雾介的能量;有的雾介被意识流彻底驯化,褪去混沌的戾气,显露出纯净温和的本质。
千年磨合之后,残存的彩色雾介终于达成平衡,它们保留着原本的斑斓色彩,却多了意识赋予的韧性与活性,温润而稳定,这便是如今所有操控者赖以生存、赖以战斗的纯念雾介。
而那些未被完全驯化的雾介,则带着残存的毁灭欲,沉入虚无深处,凝结成日后令人闻之色变的“浊雾”。它们潜伏在黑暗中,如同伺机而动的猎手,始终觊觎着纯念雾介构筑的一切,等待着卷土重来的时机。
纯念雾介诞生后,并未就此安定。
它们受散落在虚无中的意识碎片牵引,如同候鸟归巢般自发汇聚,将那些残存的意识碎片小心翼翼地包裹其中。
这个过程,又是一场跨越千万年的漫长凝练。彩色的纯念雾介层层叠加,如同春蚕吐丝般缠绕意识碎片,在虚无的压力下不断压缩、致密,最终凝结成统一的实体——梦核。
第一块梦核通体温润,质地介于石与玉之间,既不似岩石般冰冷坚硬,也不似玉石般脆嫩易碎,触感温润细腻,仿佛有生命在其中流转。
其内部流转着彩色光纹,那是各色纯念雾介与意识碎片交融的痕迹,核心特质在于“动态平衡”——它并非静止的实体,而是时刻进行着雾介的逸散与回笼:表层的纯念雾介会持续缓慢逸出,同时又会从周围环境中吸附游离的同属性雾介补充自身,形成循环,如同生物的呼吸。
梦核既储存着海量纯净的雾介能量,又承载着意识碎片中碎片化的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温暖的相处时光,或许是一次勇敢的冒险,或许是一份深藏的执念。
触碰梦核时,操控者能感受到清晰的意识共鸣,仿佛在与千万年前的灵魂对话。
梦核的强弱,仅取决于包裹的纯念雾介纯度、意识碎片的完整度,以及雾介逸散与回笼的平衡效率,并无材质之分。高阶梦核仅因能量更充沛、记忆更完整,平衡效率更高,而具备更强的规则承载能力,是构筑梦泡、驱动雾介术的关键;低阶梦核则因能量稀薄、记忆残缺,平衡效率较低,仅能支撑基础功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