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将藏书阁的窗棂染成朦胧的白,李砚刚结束双介融合的巩固练习——淡蓝与淡青的融合雾介已能稳定维持一小会儿。
他操控着这缕双色雾介,轻轻拂过身侧悬浮的梦泡,梦泡表面泛起细微的蓝光涟漪,像水面被触碰时的反应。
目光扫过书架,一本封面印着“梦泡本源与规则解”的典籍吸引了他,书脊处用淡蓝色丝线绣着一座迷你的尖顶梦泡图案,与他的梦泡竟有几分相似。
抽出典籍时,书页间滑落一张泛黄的“梦泡结构剖面图”,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梦泡的核心层、防御层与功能层,甚至连梦核嵌入的位置都清晰标注。
翻开第一页,墨色小楷写道:
“梦泡者,雾界之居所,意识之载体也。其形虽异,其本则一——以纯念雾介为基,以梦核为魂,以规则为骨,三者缺一,泡必不存。”
一、梦泡的核心构成:三层一体,缺一不可
典籍中对梦泡结构的解析极为细致,配图旁的文字标注了每一层的材质、功能与制作要点,甚至连不同层级的雾介纯度要求都有明确标准:
1. 基础层:纯念雾介之基
- 核心作用:承载梦泡所有结构与功能,决定梦泡的稳定性与基础形态,如“房屋”的尖顶造型、天栖梦泡中商栈的长方体造型,皆由基础层塑形。
- 材质要求:需用单一高纯度纯念雾介(≥90%)凝聚,最常用的是淡蓝稳念雾介(稳性强,适配多数梦核),其次是淡银界念雾介(空间稳定性好,多用于大型梦泡)。
- 结构细节:基础层需以“螺旋式叠加”凝聚,每一层雾介丝的缠绕方向与上一层相反,形成“互锁结构”——如淡蓝雾介基础层,第一层顺时针缠绕,第二层逆时针缠绕,互锁越紧密,基础层越牢固,抗流涡、抗浊雾能力越强。
- 缺陷辨识:若基础层雾介纯度不足,表面会出现“细小裂纹”,裂纹会随时间逐渐扩大,最终导致梦泡变形;若螺旋叠加方向错误,梦泡会在受力时(如遇风、碰撞)出现“局部凹陷”,需立即用同属性高纯度雾介修补。
李砚仔细观察自己的梦泡,基础层果然是淡蓝雾介的螺旋互锁结构,表面光滑无裂纹——谢先生教他制作时显然用了高纯度雾介,这也是梦泡能多次抵御浊雾的关键。
他尝试用指尖凝聚一缕高纯度淡蓝雾介,顺着基础层的螺旋方向叠加,梦泡表面的蓝光瞬间亮了几分,触摸时能感觉到更明显的紧实感。
2. 功能层:梦核与规则之载
- 核心作用:赋予梦泡特定功能,如预警、防御、疗愈、储物等,功能的强弱与梦核的类型、规则的注入深度直接相关。
- 构成细节:功能层夹在基础层与防御层之间,呈“网状结构”,网眼大小与梦核尺寸匹配——小型梦核对应网眼直径1厘米,中型梦核对应网眼直径3厘米,大型梦核对应网眼直径10厘米。
- 梦核适配:梦核需嵌入功能层的“对应网眼”,且梦核的雾介频率需与基础层一致——如淡蓝基础层的梦泡,仅能嵌入以淡蓝雾介为基的梦核;若强行嵌入频率不符的梦核(如噬念恶核),功能层的网状结构会立即崩裂,甚至反噬基础层,导致梦泡局部坍塌。
- 规则注入:功能需通过“规则丝线”与梦核连接——如预警功能,需将“危险感知规则”丝线注入铜铃核,再将核嵌入功能层,规则丝线会顺着网状结构扩散至整个梦泡,形成360°预警范围;规则注入越深,功能响应速度越快,如高阶梦泡的预警能提前10秒感知危险,而基础梦泡仅能提前3秒。
李砚看向梦泡的功能层——藤叶核与铜铃核分别嵌在对应网眼,规则丝线像细光般在网状结构中流转。
他尝试用意识触碰铜铃核的规则丝线,瞬间感觉到周围5米内的雾流波动都清晰传至脑海,这正是预警功能的规则在起作用。
3. 防御层:内外防护之盾
- 核心作用:抵御外界危险,如浊雾侵蚀、梦兽撞击、流涡吸力,防御强度取决于防御层的雾介类型与厚度。
- 常见类型:
- 基础防御层:用淡蓝稳念雾介凝聚,厚度1-2毫米,可抵御低浓度浊雾与小型梦兽撞击。
- 进阶防御层:用淡蓝+淡白融合雾介凝聚,厚度3-5毫米,可抵御中浓度浊雾与中型梦兽撞击,需梦者阶操控者才能制作;
- 高阶防御层:用淡银界念+淡白清念融合雾介凝聚,厚度10-15毫米,可抵御高浓度浊雾与流涡吸力,仅界师阶及以上能制作。
- 维护要点:防御层会随使用时间逐渐损耗,如抵御浊雾后会出现“灰斑”,需定期用同属性高纯度雾介修补;若出现破损孔洞,需先清除孔洞周围的污染雾介,再用雾介丝“编织修补”,不可直接覆盖,否则会导致污染扩散。
李砚之前用淡银雾介强化过梦泡的防御层,此刻观察发现,淡银雾介与淡蓝基础防御层形成了“双层结构”,表面光滑无灰斑,防御强度比初始时提升了至少三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