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人念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欧阳修的名句时,陶瓮突然“嗡”地轻颤了一下,瓮口冒出淡淡的绿光,像有生命般环绕着瓮身。
原本浑浊的汁液渐渐变得清亮,酸味也慢慢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清冽的酒香——这酒香不烈,却格外醇正,带着白蒿的清新、蜂蜜的甘甜和露水的清爽,飘满了整个崇文馆,连空气中的雾霭都仿佛被这酒香染得有了味道。
“成了!真的成了!”老墨兴奋地拍了下手,小心翼翼地拿起陶瓮,走到长桌旁,将酿好的“蘩酿”缓缓倒进刻着“欧阳修”的白瓷碗里。
酒液入碗时,泛起淡淡的蓝光,与碗沿原本的光晕交织在一起,像有星星落在碗里,轻轻晃动着,美得让人舍不得移开目光。
刚倒满一碗,长桌中央的“宴”字突然炸开一团淡白光,光芒柔和却不刺眼,八只白瓷碗的碗底同时浮现出细小的诗句,这些诗句慢慢飘起来,在空中汇聚成一句完整的话:“蘩酿敬翁,竹简待启;建安风骨,需文唤魂。”
诗句停留了片刻,便化作点点光屑,消散在空气中。
话音刚落,崇文馆的北墙突然开始轻轻震动,墙面的雾霭慢慢散开,露出里面藏着的七卷淡红色竹简。
竹简用红色的丝线捆着,缓缓从墙里飘出来,悬停在长桌上方,每一卷竹简上都用朱砂写着一个名字——“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正是建安七子。
可仔细看便会发现,写着“孔融”的那卷竹简,后半部分竟是空白的,没有任何文字,像是在等着有人补全。
谢先生走上前,伸出手轻轻拂过竹简,指尖能感觉到竹片的温润:“这是要我们复现建安风骨,补全孔融的诗文,才能开启下一关。”
老墨点点头,转身便往书架跑去,开始寻找与建安文学相关的典籍;小女孩抱着自己的笔记本,跟在老墨后面,时不时指着书脊上的字问东问西;李砚则站在竹简下方,抬头看着那些泛着红光的竹片,心里虽有许多疑惑,却也明白,一场与“诗文”和“风骨”相关的新谜题,已经悄悄开始了。
崇文馆的雾气渐渐变得稀薄,微光透过窗棂洒进来,落在竹简上,让那些红色的字迹显得更加鲜亮,像是在指引着众人,一步步走向答案。
喜欢梦主:从拾荒开始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梦主:从拾荒开始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