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心里一沉。他果然中计了。
“福伯!拆戏台!”他吼道,同时往台下跑。戏班的人还没撤干净,尤其是几个孩子,还在后台捡散落的头发。
刚跑到台下,就听见“轰隆”一声,戏台的东南角塌了,露出底下的炸药包,引线正“滋滋”地冒着火星。
“让开!”杜月笙抱起个吓傻的孩子,往门口冲。孟小冬紧随其后,手里还托着个被吓哭的小姑娘。
引线烧得越来越短,离炸药包只剩寸许。杜月笙突然想起沈月英的银杏叶,掏出来就往引线上按——银杏叶浸过油,能灭火。可刚按上去,就被风卷走了。
千钧一发之际,小宝突然冲过来,把手里的戏票根塞进引线与炸药的缝隙里。票根浸过他的眼泪,竟真的把火星闷灭了。
“爹说……纸能包火。”小宝喘着气,脸上还沾着灰。
苏曼丽看着这一幕,突然瘫坐在地,笑出了眼泪:“原来……张啸林早就知道了。”
外面传来警笛声,是上海的地下党来了——孟小冬早就留了后手,她知道南京政府靠不住,真正能信的,是那些敢跟特务硬拼的人。
杜月笙看着被按在地上的苏曼丽,突然问:“你为什么帮南京做事?”
“因为我哥。”她的声音低下去,“他在76号的档案里,南京说放他走,我就帮他们做事。”
杜月笙摸出那块铁牌,扔给她:“档案是假的,但我知道你哥在哪。高桥的祠堂里,有人给你留了封信。”那是张啸林跳江前托老槐叔藏的,他刚才才明白。
苏曼丽愣住了,眼里第一次有了光。
天快亮时,杜月笙站在共舞台的废墟上,看着孟小冬给戏班的人分发干粮。小宝在帮着捡散落的戏服,老槐叔蹲在地上,用银杏叶给杜月笙包伤口。
“先生,南京的人还会来吗?”小宝问。
“会。”杜月笙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但这里是上海滩,不是他们说了算。”
孟小冬走过来,递给他张新的戏票,上面写着“《江潮记》终场,赠杜月笙先生”。
“终场了?”他笑了。
“是新的开场。”孟小冬指着黄浦江的方向,潮水正漫过码头,带着晨光,像铺了条金路,“你听,江水在喊人呢。”
远处传来汽笛声,是去香港的邮轮。但杜月笙把船票揣回了怀里,铁牌和银杏叶在里面硌着,像某种沉甸甸的承诺。
他知道,自己不会走了。
黄浦江的潮声里,藏着太多人的名字——母亲,沈月英,黄金荣,张啸林,还有那些没来得及说再见的人。他得留在这,替他们听着,看着,等着潮水把所有的恩怨都冲成平地。
喜欢黄浦江的潮声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黄浦江的潮声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