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升凝视着这四句诗,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异样的感觉。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轻声念道:“少年作乐,能有几时?”这句话仿佛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某根弦,让他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年少轻狂。
然而,赵升并没有被这几句诗所左右。他果断地脱下脚下的鞋子,毫不犹豫地用鞋底狠狠地将墙上的字迹擦拭掉,仿佛要将那女子留下的痕迹一并抹去。随着鞋底与土墙的摩擦,字迹渐渐模糊,最终消失不见。
就这样,日复一日,赵升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独自看守着那片稻田,直到秋收。
一天,赵升和他的同辈师兄弟们正在田间忙碌地收割稻谷,阳光炽热,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突然,他们注意到路边有一个人缓缓走来。这个人衣裳破烂不堪,仿佛经历了无数风雨的洗礼,两脚都长着疥疮,走路时一瘸一拐,显得十分艰难。
“各位行行好吧!给碗饭吃,我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那个人的声音充满了哀求,让人听了心生怜悯。
然而,赵升的同辈师兄弟们却对他的请求无动于衷,不仅纷纷捂住口鼻,还叱喝他赶紧离开,生怕被他身上的污秽和疾病传染。
面对众人的冷漠,赵升心中涌起一股同情。他毫不犹豫地走到那个人身边,搀扶着他走进附近的一间茅屋,让他坐下,并关切地询问他的疾苦。
赵升还把自己的饭食省下来一些,递给那个人,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赵升心中感到一丝欣慰。接着,赵升又烧了一桶热水,小心翼翼地替那个人洗涤身上的臭秽,让他能够稍微舒适一些。
赵升解开自己的布袍,脱下一件里衣,递给那个人,让他可以抵御夜晚的寒冷。夜晚来临时,赵升担心那个人会感到寂寞,便亲自陪伴在他身边,与他聊天,给他讲故事,让他忘却病痛的折磨。
就这样,日复一日,赵升始终如一地照顾着那个人,没有丝毫的懈怠。白天,他会节省自己的饭食来养活那个人,自己常常只能半饥半饱地度过;晚上,他会用心地照顾那个人,确保他的舒适和安全。
时间悄然流逝,大约过了十多天,那个人身上的疮患逐渐好转,他的精神也变得越来越好。却突然不辞而别了。
“也许,他是有别的苦衷吧!”赵升心恐着,也没有怨言。直到秋收结束后,赵升也渐渐地忘记了这件事情。
然而,他的任务并没有结束,张道陵对他还有其他的要求。按照张道陵的指示,赵升又前往山后,开始了砍柴的工作。
在山后的森林里,赵升手持斧头,专注地砍伐着树木。突然间,他偶然砍倒了一株枯松,随着斧头的落下,松根猛地迸起。
赵升好奇地走近,拔出松根,惊讶地发现下面竟然隐藏着一窖黄灿灿的金子!这些金子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价值。
正当赵升凝视着这些金子时,忽然听到空中传来一个声音:“天赐赵升。”这声音清晰而响亮,仿佛是上天的旨意。
赵升心中一动,但他立刻想到:“我本是修道之人,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道德的修养,要这黄金又有何用呢?况且我并没有什么功绩,怎么可以贪图上天的恩赐呢?”
于是,赵升毫不犹豫地用山土将金子掩盖起来,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他收拾好砍下的柴火,挑起担子,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那个地方。
赵升挑着柴担,在山中艰难地行走着。他的脚步有些沉重,身上的汗水已经湿透了衣衫。走了一会儿,他感到身体十分困倦,便决定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片刻。
赵升找了一块平坦的石头,缓缓地放下柴担,然后一屁股坐了下去。他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口气,感受着山间清新的空气。正当他准备稍作歇息时,忽然听到一阵低沉的吼声从山凹里传来。
赵升猛地睁开眼睛,只见三只老虎从山凹里窜了出来,它们张牙舞爪,气势汹汹地朝赵升扑来。赵升心中一惊,但他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迅速冷静下来,稳稳地坐在石头上,一动也不动。
那三只老虎围住了赵升,它们瞪大眼睛,死死地盯着他,嘴里还不时发出低沉的吼声。其中一只老虎猛地跃起,张开血盆大口,狠狠地咬住了赵升的衣服。
赵升依然稳如泰山,他面不改色地看着老虎,缓缓说道:“我赵升生平不作昧心之事,今弃家入道,不远千里,来寻明师,求长生不死之路。若前世欠你宿债,今生就应该被你们啖嚼,不敢畏避;如其不然,便可速去,休在这里恼人。”
赵升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威严和正气。那三只老虎似乎听懂了他的话,它们对视一眼,然后缓缓松开了咬住赵升衣服的嘴巴。接着,三只老虎像被施了定身咒一样,站在原地,低头沉思起来。
过了一会儿,其中一只老虎率先转身离去,另外两只老虎见状,也紧跟着它一同消失在了山林之中。赵升看着老虎远去的身影,心中松了一口气。他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自言自语道:“这一定是山神派来试炼我的。死生有命,我有什么可害怕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