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深思熟虑,张道陵最终选择在鹤鸣山建立起第一个道坛,并将其命名为正一道。
从此,他开始系统地传授道法,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真正的道义,摆脱邪教的迷惑,重拾内心的善良与纯真。
张道陵时常开坛讲经,来听他讲道的人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这天,他站在高高的讲台上,目光如炬地看着台下的信徒们,用洪亮而坚定的声音说道:“真正的道,并非是那些繁琐的祭祀仪式,也不是靠花钱就能买到的所谓平安。真正的道,在于我们能够洞悉天地间的大道,遵循自然的规律。”
他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就像人生病一样,这并不是什么鬼神作祟,而是身体内部阴阳失调的结果。所以,要治病,就必须通过调和阴阳来恢复身体的平衡,而不是盲目地迷信那些虚无缥缈的鬼神。”
张道陵深知,仅仅靠说教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开始身体力行地实践自己的理念。他设立了义舍,为那些贫困的人们提供食物和住所;他开设了义学,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明白事理;他还建立了义田,以解决饥荒问题,让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
不仅如此,张道陵还对信徒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他教导他们要行善积德,多做善事,帮助他人;要诚实守信,不欺骗,不虚伪;要戒除各种不良习惯,如酗酒、赌博等;要保持身心的清静,不被世俗的欲望所迷惑。
在张道陵的引领下,信徒们逐渐明白了真正的道,并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他们积极参与义舍、义学和义田的建设与管理,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整个社区变得更加和谐、美好,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这种新的教化方式,既满足了人们的信仰需求,又摒弃了迷信色彩,深受百姓欢迎。越来越多的人皈依正一道,成为张道陵的信徒。
一天夜里,张道陵在梦中又见到了葛仙翁。葛仙翁微笑着说:“你已积累了不少功德,如今可尝试开启金简。”张道陵从梦中惊醒,连忙拿出《太平清领道》。
当他再次触碰金简时,竟轻易地将其取出。金简上的符文大放光芒,涌入他的脑海,他瞬间领悟了其中的九天秘符。
金简上记载的是太上老君亲授的三洞玄符,这是道教最高深的符篆,具有安定天下、祛病延年的神奇力量。
张道陵明白,这是对他多年来济世救人的肯定。
此后,张道陵的道法更上一层楼。他不仅能轻松治愈瘟疫,还能降伏更强大的妖邪。
他在蜀地四处传道,建立起了自己的教派,广收门徒,普度众生。他的名声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人人敬仰的得道高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道陵的教化工作不断深入,他在民间的声望如日中天,影响力也日益扩大。慕名而来拜他为师、希望被收归门下的人络绎不绝。
然而,在众多弟子中,唯有王长一人真正得到了张道陵的真传。其他弟子见状,心中难免有些不平衡,于是便在私下里窃窃私语,对张道陵的做法表示不解和质疑。
面对弟子们的议论,张道陵心知肚明。他决定给大家一个解释,于是把弟子们召集到一起,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这些人啊,身上的俗气还没有完全去除,又怎能领悟我所传授的道法呢?如果我现在将道法传授给你们,不仅对你们没有任何益处,反而可能会带来许多坏处。只有当你们能够静下心来,潜心修炼,去除身上的俗气之后,我自然会将道法传授给你们。”
弟子们听了张道陵的话,虽然表面上不再言语,但心中仍然半信半疑。这时,张道陵接着说道:“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们,明年正月七日午时,会有一个人从东边而来。此人方面短身,身穿貂裘锦袄,他才是真正的道中之人,其天赋和悟性绝不比王长逊色。”
弟子们听后,对张道陵的话将信将疑。他们不知道张道陵所言是真是假,也不知道这个神秘的人是否真的会在明年正月七日午时出现。但无论如何,张道陵的这番话还是在他们心中激起了一丝涟漪,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这天,正月初七日。张道陵正在山中的一处幽静洞府内静坐修行。
他盘腿而坐,双目微闭,周身环绕着淡淡的金光,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突然,他睁开双眼,眼中精光一闪,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他轻叹一声,缓缓起身,拂了拂身上的尘埃,向洞府外走去。
张道陵对王长说:“你的师弟来了,可让人这样做”,私下教他怎样折磨欺侮要来的那个人。
王长私下对各位弟子交待说:“师父说要传法于此人,他来了之后,不要理会他;然后加以辱骂,不让他进门,让他自己离开就是了。”众弟子相视一笑,都觉得是个好办法。
王长带着众师弟来到洞府外的一片空地上,抬头望向远方。只见远处的山林间,一道身影正跌跌撞撞地向这边赶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