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
这次制成的砖块,虽然颜色因为碳纳米管的混入而显得更深,但其结构强度却有了惊人的提升!断裂面显示,内部烧结得更加均匀和致密。
“是碳纳米管!”萨米尔几乎是扑到了电子显微镜前观察断裂面,“它们形成了微观的导热网络!像毛细血管一样,将热量更快速、更均匀地传递到了月壤块内部!促进了整体烧结!”
然而,狂喜之后是更大的现实问题。碳纳米管的制备成本极高,产量有限,根本不可能用于大规模制砖。
“我们必须找到替代品!”萨米尔斩钉截铁,“一种在月球上更容易大量获取的、能起到类似导热介质作用的材料!”
他们几乎翻遍了月球已知的所有矿物清单和勘探报告。最终,目光落在了一种看似不起眼的东西上——月球极区水冰开采后残留的某些矿渣,以及月壤本身富含的钛铁矿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微粒。这些材料经过特定的电化学处理和纳米化研磨后,能否模拟出碳纳米管的部分导热效果?
新的实验开始了。方向是正确的,但过程依旧曲折。纳米化研磨的能耗、电化学处理的最佳参数、这些“月球本土添加剂”与不同来源月壤的最佳配比……无数个变量需要优化。
萨米尔几乎住在了实验室。他的眼睛因长期盯着高温烧结炉而布满血丝,手上沾满了洗不掉的月尘和焦黑。他时而对着数据板咆哮,时而陷入长时间的沉默思考。
终于,在经历了不知第几百次失败后,一个完美的配方诞生了。
采用来自风暴洋特定区域的细颗粒月壤,混合百分之五经过纳米化处理的钛铁矿渣作为导热介质,不加任何外来水分,使用经过精确聚焦和能量控制的太阳能炉阵列,在特定的升温-保温-降温曲线下进行烧结。
当烧结炉冷却完毕,打开炉门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萨米尔戴着手套,亲手从炉中取出了那块砖。
它呈现出一种均匀的、深灰偏黑的颜色,表面略带粗糙的质感,却异常坚实。它不像地球的砖那样规则光滑,却自有一种粗犷而坚实的力量感。
萨米尔将其放在压力测试仪下。
数值开始攀升……100兆帕…200兆帕…500兆帕… 远远超过了普通混凝土的强度! 最终,在达到惊人的650兆帕时,砖体才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碎裂开来。而断裂面显示,内部烧结极其均匀致密,几乎看不到明显的孔隙。
“成功了……”艾娃喃喃自语,眼泪几乎要流下来。
实验室里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近乎疯狂的欢呼声!人们相互拥抱,击掌,有人甚至将月尘抛向空中——尽管这严重违反了实验室规章,但萨米尔这次没有阻止。
接下来是严格的性能测试。抗辐射性优异!隔热性能良好!真空稳定性极佳!在模拟月面极端温差(-173°C至127°C)下循环上百次,强度仅有微小衰减!甚至对微陨石撞击也有一定的抗性!
“月壤烧结砖”——萨米尔将其命名为“玄武岩砖”,以地球上古火山岩的坚硬和耐久为其命名——获得了彻底的成功。
消息传出,整个基地沸腾了。
陈锋第一时间赶到实验室,他用力拍着萨米尔的肩膀,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意味着月球基地的建设将不再受制于地球的建材运输,可以真正实现指数级的扩张!穹顶之下,人类将拥有真正由月球自身血肉铸就的、坚固的家园。
很快,在广寒宫基地边缘,第一座实验性的太阳能烧结窑拔地而起。巨大的聚焦镜面将灼热的阳光反射到窑内,将一车车来自月球的“泥土”,烧制成一块块黝黑、坚实、承载着人类未来的砖石。
萨米尔站在烧结窑前,感受着那灼人的热浪。他看着一块刚刚出炉、还散发着高温的“玄武岩砖”被机械臂夹起,送往建设中的二期工程。
他的脸上没有笑容,只有深深的疲惫和一种沉静的满足。这砖,没有纳米膜的高科技光环,没有量子纠缠的神秘莫测,但它却是最基础、最坚实的那部分“钢铁脊梁”。
它源于月球的尘土,最终也将化为月球的一部分,默默支撑起一个文明迈向深空的脚步。
这或许,正是最坚实的回响。
---
喜欢光年低语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光年低语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