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检测到异常横向振动!频率3.5Hz!振幅正在增大!” “主动阻尼系统正在响应…效果不佳!振动源不明!” “轿厢结构应力指数上升!仍在安全范围内,但趋势危险!”
地面控制中心瞬间紧张起来!陈锋猛地站起身,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雷天宇的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要穿透屏幕找出破坏者。
叶薇的心跳漏了一拍,但训练本能立刻接管。她快速扫过数据,双手在控制台上飞快操作:“尝试切换阻尼控制算法到B模式!重点抑制横向摆动!”
“正在切换…效果有限!振动似乎…来自缆绳本身?有某种外部激励源?”工程师的声音带着困惑和焦急。
就在众人束手无策之际,叶薇的目光被舱外的一个景象吸引——在她下方很远的地方,一段刚刚替换不久的“守护者”纳米缆绳段,其表面似乎正在泛起一层极其微弱的、肉眼几乎难以察觉的涟漪?仿佛有一段无形的力量正在沿着缆绳纵向传播!
而这段“守护者”缆绳的智能单元网络监测数据,也显示出一丝异常:它们似乎正在以一种非设计模式进行着微弱的、协同性的能量耗散?
“是风切变?还是…”叶薇脑中闪过一个念头,她立刻呼叫地面:“控制中心,我是叶薇!关注‘守护者’缆绳段G7区的传感器数据!它的智能单元网络反馈异常!振动可能不是来自外部风力,而是…内部能量传递的某种共振?可能是修复时留下的某种应力缺陷被激发了?”
这个观察角度极其关键!地面工程师立刻聚焦分析,果然发现了端倪:“她说得对!是‘守护者’缆绳内部的智能阻尼单元出现了微小的协同失调!它们正在放大而不是抑制振动!需要立刻注入校准信号,重置它们的群体协议!”
新的指令被发出。一段特定的校准代码通过缆绳内部的光纤网络,注入到那一段“守护者”缆绳中。
几秒钟后,那令人不安的低频振动,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抚平,迅速地衰减、消失了。轿厢恢复了之前的平稳。
控制中心里响起一片压抑的欢呼和松气声。陈锋缓缓坐回椅子,才发现自己手心也全是汗。
叶薇轻轻吐出一口浊气,肾上腺素水平缓缓下降。她再次意识到,在这条通往星空的道路上,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或未测的变量,都可能演变成致命的危机。
后续的旅程变得顺利。轿厢成功抵达地球同步轨道站“望舒”,完成了对接。叶薇在失重环境下进行了简单的设备检查和舱外活动,证明了生命支持系统和对接机构的可靠性。
数小时后,返程开始。利用地球引力和辅助制动,下降过程同样平稳。
当轿厢最终稳稳地停靠在地球基站,舱门打开,叶薇踩着略微有些发软的双腿踏上地面时,迎接她的是巨大的欢呼和掌声。她成功了。人类首次乘坐太空电梯往返天地,圆满成功。
媒体将这次飞行誉为“开启太空新纪元的壮举”,是“钢铁脊梁”最有力的证明。
但在庆功宴的背后,陈锋、雷天宇、叶薇以及核心工程师们都知道,胜利并非完美无缺。那突如其来的振动,暴露了“守护者”纳米智能材料在极端复杂环境下可能存在的、难以预料的群体行为模式隐患。
技术的进步,总是伴随着新的、更精微的风险。
而叶薇,这位首次触摸了天梯之轨的宇航员,在荣耀之下,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这条道路的艰难与沉重。她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深空,也投向了脚下这条仍需不断锤炼和守护的、纤细而伟大的——
通天之梯。
---
喜欢光年低语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光年低语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