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捕鸟行动”的成功,如同一次精准的外科手术,剔除了埋在材料实验室的毒瘤,短暂地巩固了广寒宫内部的防线。雷天宇将军的铁腕手段和情报网络的效率,让基地在经历一连串打击后,终于感受到了一丝秩序带来的微弱安全感。然而,外部威胁从未远去,资源的绞索依旧紧紧套在脖颈之上。地月之间的物资通道——“天梯一号”的完好与畅通,始终是悬在所有人心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经过数周不眠不休的抢修,基于萨米尔“守护者”纳米复合缆绳技术的加固工程终于完成。被“玉兔”台风撕裂的创伤被新的智能材料覆盖,主动阻尼系统和轨道站协同稳定机制也经过了数十次模拟测试和参数优化。工程师们的报告谨慎而乐观:天梯一号已恢复基本运行条件,理论上可以承受设计范围内的常规载荷。
但“理论”二字,在经历了如此多的意外和背叛之后,显得如此苍白。陈锋需要确凿的证据,需要一场无可辩驳的胜利,来提振跌入谷底的士气,并向地球——以及可能窥伺着的未知敌人——证明人类依然牢牢掌控着这条通天之路。
他决定,跳过更多的无人测试,直接进行首次载人上行测试。这是一个大胆甚至鲁莽的决定,但背后的逻辑冰冷而清晰:只有活生生的人成功往返天地,才能彻底消除疑虑,才能为后续大规模物资运输重启铺平道路。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验证,更是一场关乎信心的豪赌。
测试人选的选择,同样经过冷酷的算计。需要经验丰富、心理素质极佳、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王牌宇航员。同时,出于某种难以言喻的、近乎仪式感的需求,陈锋也希望这个人选能代表月球基地的新生力量与坚韧意志。
最终,名单上只剩下一个名字:叶薇。
她刚刚带领突击队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穹顶救援,用钢铁和意志垒起了月岩长城;她经历过K-7区的危险勘探,直面过死亡的威胁;她是首批常驻月球名单上的成员,代表着未来的方向。她,是执行这次任务的最佳人选,也是最能象征月球基地不屈精神的旗帜。
命令下达时,叶薇正在模拟舱进行恢复性训练。听到这个消息,她沉默了几秒,然后干净利落地回答:“明白。保证完成任务。”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军人式的接受与担当。但当她走出模拟舱,透过观察窗望向那条纤细却连接天地的巨塔时,手心依然微微沁出了汗。她知道这其中的重量,知道无数人的期望和恐惧都压在这次飞行之上。
出发前,陈锋亲自来到气闸舱为她送行。他没有多说,只是用力拍了拍她厚重的宇航服肩膀:“平安回来。”雷天宇则站在稍远处,眼神锐利如鹰,最后一次检查着安保小组对发射流程和轿厢的终极安检报告,确保没有任何“意外”可能发生。
地球基站,发射平台。被修复的电磁弹射轨道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泽。叶薇乘坐的“巡天”级载人轿厢,如同一个精致的金属胶囊,被缓缓送入发射位。与庞大的货运轿厢相比,它更显小巧,内部空间紧凑,布满各种显示器和控制接口,但视野极佳。
“所有系统最终自检完成。环境参数正常。发射序列启动。”地面控制中心的声音透过通讯频道传来,冷静而平稳。
叶薇被牢牢束缚在座椅上,深呼吸,感受着心跳在胸腔内有力而规律地搏动。她最后检查了一遍生命支持系统和应急程序界面。
“发射倒计时:十、九、八……”
她的目光扫过窗外越来越远的地球基站景象。
“……三、二、一。发射。”
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没有狂暴的火焰。只有一股持续而稳定的、不断增强的加速度,将她稳稳地压在座椅上。电磁弹射系统工作得完美无瑕,巨大的推力以一种近乎平滑的方式作用在轿厢上,使其沿着纳米缆绳编织的轨道,高速射向蔚蓝的天空。
速度飞快提升。下方的太平洋迅速缩小,变成一块巨大的、镶嵌着白云纹理的蓝宝石。天空的颜色从蔚蓝渐变为深蓝,最后化为深邃的墨黑。星辰开始出现,不再闪烁,而是冰冷、锐利地钉在丝绒般的背景上。
轿厢内异常平稳,只有仪器运行的微弱嗡鸣和她的呼吸声。相比于火箭发射的剧烈震动和过载,太空电梯的上升过程堪称优雅。
“速度已达第一宇宙速度。轨道参数正常。阻尼系统工作正常。”地面报告不断传来。
叶薇透过舷窗,看着那条纤细的缆绳在下方无限延伸,仿佛是一条由人类意志编织的、通往宇宙的阶梯。一种难以言喻的壮阔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暂时冲淡了紧张情绪。
然而,就在轿厢即将穿越对流层上限,进入更加平静的中间层时,异变突生!
呜——!
一阵低沉却令人心悸的低频振动毫无征兆地出现,透过轿厢结构传递进来!同时,主控制台上数个警报灯瞬间亮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