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莉丝在医疗舱的纯白灯光下醒来,额角残留着神经接口灼烧后的刺痛,鼻腔里消毒水的味道也盖不住那丝若有若无的焦糊味——那是过度承载量子噪声的生物脑组织留下的烙印。全息诊断面板悬浮在床边,猩红的警告文字不断滚动:“前额叶皮层轻微损伤”、“神经递质水平异常”、“量子噪声残留指数:7.8(临界值:5.0)”。
她一把扯掉手背上的输液针,推开试图阻拦的医疗机器人。身体像灌了铅,每一次移动都牵扯着脑内细密的刺痛,但模拟崩溃后残留的冰冷“眼睛”和那只按在穹顶上的“幽灵手印”,比任何生理痛楚都更清晰地灼烧着她的意识。那不是故障,是某种存在的低语。它还在那里。
走廊尽头,“方舟之心”主机舱的合金门紧闭,但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紧张感已渗透出来。空气中弥漫着低温冷却剂特有的刺鼻甜香,混合着电路板过载后的焦糊味。门内,是决定“火种计划”命运的战场。
---
主控室内,低沉的嗡鸣被一种更尖锐的焦虑取代。巨大的倒计时悬浮在中央全息屏上,猩红的数字冷酷跳动:**02:17:43**。这是“地月通信协议”最终调试完成的最后时限,也是“天梯一号”第一批纳米缆绳编织单元进入近地轨道锚定窗口的起点。没有稳定、加密、超低延迟的地月量子通信链路,轨道上的纳米单元将如同盲人指挥下的蜂群,随时可能重演模拟崩溃中的灾难。
“备用阵列算力恢复至42%,勉强达到协议调试最低要求。”工程师的声音带着疲惫的沙哑,手指在控制台上飞快敲击,调出复杂的量子密钥分发模型。屏幕上,代表地月之间38万公里真空通道的蓝色光带剧烈抖动,无数象征量子比特纠缠态的纤细光丝在其中明灭闪烁,如同风中残烛,不断断裂又勉力重连。
“纠缠对生成速率波动超过安全阈值!”另一名工程师急报,“密钥分发同步率在65%到83%间震荡,无法稳定建立可信信道!”
陈锋站在主控台前,眉头拧成死结。他面前摊开着厚重的通信协议物理层设计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激光偏振调制、量子中继节点频率、时间同步精度等关键参数。每一个环节都像紧绷到极限的琴弦。“噪声源定位呢?”他声音低沉,带着金属般的冷硬。
“所有硬件自检通过,环境干扰监测正常。”工程师摇头,一脸困惑,“干扰源…似乎是随机的,出现在信道本身,像…像真空在自发扰动。”
“真空扰动?”雷将军的冷笑声从角落阴影里传来。他靠在一台停机的量子处理器外壳上,双臂环抱,两名“铁幕”特工如同沉默的雕塑立在他身后。“我更相信是有人不想让这条通信链路建立起来。”他锐利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最后钉在刚刚踏入主控室、脸色苍白的艾莉丝身上,“尤其是在我们刚刚经历过一场‘意外’的内部崩溃之后。”
艾莉丝无视那审视的目光,径直走到主屏幕前。残存的量子噪声在她脑中制造着细微的嗡鸣和幻视的闪光点,但眼前抖动崩溃的量子信道模型,却与她在模拟崩溃深渊尽头感知到的某种冰冷脉动隐隐重叠。她闭上眼,强忍着不适,将意识再次探入那片残缺的量子网络。混乱的数据流冲刷着她,但在那无序的湍流深处,一种极其微弱、却带着特定节奏的“背景音”被她敏锐地捕捉到了——一种非自然的脉冲,像心跳,又像某种…探针。
“不是随机的!”艾莉丝猛地睁开眼,手指在控制屏上疾点,调出量子信道底层噪声的频谱分析图。原本被视为白噪声的混乱背景上,被她用意识强行标记出数十个极其微弱的尖峰。“看这里,还有这里!间隔不规则,但每次出现都伴随纠缠对失稳和密钥同步率暴跌!它在…干扰测量基的选择!”
频谱图上,那些被艾莉丝高亮标记出的微弱尖峰,如同隐藏在噪声海洋中的毒刺,每一次闪烁都精准地刺入量子通信最脆弱的环节——测量基(Basis)的匹配。量子密钥分发的核心,依赖于发送方(Alice)和接收方(Bob)随机选择测量基对光子偏振态进行测量。只有当他们偶然选择了相同的测量基,测量结果才有效并构成密钥的一部分。而这些幽灵般的脉冲,竟能微妙地影响测量基选择的“随机性”,导致双方匹配率暴跌!
“这不可能!”负责通信协议的工程师失声叫道,“测量基选择是本地真随机数生成器决定的!物理隔离,理论上不可预测,更不可外部干扰!”
“理论上?”雷将军的声音如同淬了冰,“当理论被现实打脸的时候,就该考虑人为的恶意!‘地球之子’那帮疯子,或者…内部的蛀虫。”他的目光再次扫过艾莉丝疲惫却异常明亮的眼睛,以及她额角渗血的接口贴片,含义不言而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