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号悬浮在银心黑洞的引力边缘,像一颗倔强的尘埃,在宇宙最深邃的瞳孔外徘徊。
舰桥主屏幕上,人马座A*的数据如瀑布般流淌。那个质量相当于四百万个太阳的巨兽,正以无形的引力操控着数万颗恒星跳着永恒的死亡之舞。
“引力场强度已达临界值。”AI柔和的语音在舰桥回荡,“建议启动终极防护模式。”
陈智林博士的手指在控制台上轻点,星辰号的能量护盾从淡蓝色转为深邃的紫金色。这是他毕生研究的结晶——量子相干护盾,能利用黑洞本身的霍金辐射形成反向能量场。
傅水恒老先生静坐在观测窗前,银白色的头发在微重力环境下轻轻飘浮。他闭着双眼,双手自然地放在膝上,仿佛早已进入某种深沉的冥想状态。
“爷爷在做什么?”七岁的傅博文小声问陈智林,大眼睛里满是好奇。
“在聆听。”陈智林轻声回答,“聆听宇宙的心跳。”
傅水恒缓缓睁开眼,那双经历过近一个世纪光阴的眼睛,此刻清澈得如同初生的星辰。
“智林,博文,过来。”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是时候了。”
三人围坐在舰桥中央的能量共振器中。这个由陈智林设计的装置,能将他们的意识波动同步放大,形成足以穿透事件视界的相干意识流。
“在冲击事件视界前,我们必须将意识能量提升到极致。”傅水恒解释道,“这不是简单的心理准备,而是实实在在的能量跃迁。”
陈智林调出全息模拟图:“根据我的理论,意识本质上是时空结构中的量子相干振动。在黑洞这样的极端引力环境中,只有高度有序的意识场才能保持完整性。”
傅博文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小手已经学着爷爷的样子放在膝上,表情认真。
“闭上眼睛。”傅水恒的声音低沉而富有韵律,“感受你们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它们都来自远古的星辰。”
陈智林深吸一口气,按照傅永恒教导的方法,开始将注意力向内集中。最初是生理层面的感知——心脏有节奏的搏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细微声响,神经元之间电信号的火花。
然后,意识开始扩展。
他感受到星辰号引擎的微弱振动,感受到能量护盾与黑洞引力场的相互作用,感受到数万公里外吸积盘中高温等离子体的狂暴舞蹈。
“不要抗拒,要融合。”傅水恒的声音如同远方的钟声,“你们不是宇宙的旁观者,而是宇宙本身在思考。”
陈智林的呼吸逐渐变得缓慢而深沉。他感觉自己仿佛变成了一束光,在时空中自由穿梭。他看见数十亿年前银河系初形成的混沌,看见第一代恒星点燃核聚变之火,看见超新星爆发将重元素洒向虚空。
“生命不是宇宙的偶然,而是必然。”傅水恒的意识如同温和的指引,“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这些构成我们身体的元素,都曾在恒星的核心中锻造。”
傅博文的意识最为纯净,几乎瞬间就进入了深度冥想状态。在孩子的心中,没有复杂的科学理论,只有对宇宙最本真的好奇与热爱。他的意识能量如同清澈的溪流,自然地与宇宙背景辐射共振。
“不可思议。”陈智林通过意识连接感受到傅博文的状态,“他的脑波相干性达到了0.95,远超正常值。”
“因为他不像我们,被知识和经验所束缚。”傅水恒的意识回应道,“儿童的意识更接近宇宙的本源状态。”
三人开始进行意识同步训练。最初,陈智林的科学思维与傅永恒的哲学视角难以完全协调,就像两种不同频率的波,时而相互增强,时而相互抵消。
“智林,放下你的方程。”傅水恒引导道,“博文,感受爷爷和叔叔的思想。”
渐渐地,三种不同的意识开始找到共同的节奏。陈智林的理性、傅水恒的智慧、傅博文的纯真,如同三原色般混合,形成更加丰富、更加明亮的意识之光。
“意识共振器读数持续上升。”AI报告道,“相干意识场强度已达标准值的300%。”
陈智林感觉自己仿佛突破了某种界限。他的个体意识不再局限于大脑之内,而是扩展到了整个星辰号,甚至与傅水恒和傅博文的意识水乳交融。
在这种超越个体的意识状态中,他看到了傅水恒记忆中那些珍贵的片段——年轻时在戈壁滩仰望星空的夜晚,发现第一块外星陨石的激动,妻子临终前握着他的手说“替我看看宇宙的尽头”。
他也感受到傅博文对世界最单纯的爱——喜欢看星星眨眼,喜欢听爷爷讲宇宙故事,偷偷把零食分给飞船上的小机器人。
而傅水恒和陈智林,也在这个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了彼此。那些因学术观点不同而产生的微妙隔阂,在意识融合中冰消雪融。
“我明白了。”陈智林通过意识交流,“意识能量的最大化,不是要变得更强,而是要变得更完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