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立刻收敛所有杂念,将用于计算、分析的那部分意识模块暂时搁置,全身心地投入到频率调整中。我的意识特质偏向于逻辑与结构,我努力将其调整到与教授基准频率谐振的状态,像一把精密调音后的乐器,准备融入宏大的交响。
最令人惊讶的是傅愽文。孩子在极端情境下,往往能展现出超乎寻常的潜能。或许是因为他的意识更为纯粹,杂念更少;或许是因为对爷爷无条件的信任,他几乎是本能地、轻而易举地就将自己的意识波动,调整到了与傅教授高度同频的状态。他的频率纯净而明亮,像一道清澈的溪流,毫无阻碍地汇入爷爷那深沉的海洋,甚至带来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活力与韧性。
我们三者的意识开始共鸣。起初还有些微的波动和不谐,但很快,在傅教授那强大基准场的引导下,在我的精确自我调控下,在愽文那纯净的融入下,三种频率逐渐融合,最终汇聚成一股和谐、强大而稳定的统一波动。
这种感觉无比奇妙,仿佛我们不再是三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更大整体的一部分。彼此的思维并未混杂,但情感的底色、意志的指向,却清晰可辨,如同三种不同颜色的光,混合成了纯白。
“很好!频率锁定!”傅教授的声音带着一丝赞许,“现在,跟随我的引导,将你们的意念,按照智林的蓝图,向外投射!构筑第一层——偏转散射层!”
时间,还剩十秒。
三、 力量的汇聚:铸就守护之卵
行动开始。
我集中全部精神,想象着自身的精神力量化作无数极其细微、高速振动的能量丝线,沿着共享蓝图指定的结构和方向,向外编织。这需要惊人的微观操控力,仿佛在用无形的针,刺绣着宇宙中最精细的纹路。
傅教授提供了最磅礴的能量源和最稳定的输出。他的意志如同不竭的泉眼,支撑起整个防护场的能量基底,并精确地引导着能量流向结构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他就像是建筑的总工程师和基石。
傅愽文则贡献了他那独特而宝贵的“粘合剂”般的意念。他的参与,并非追求力量的强大或控制的精微,而是一种纯粹的“想要守护爷爷和陈叔叔,想要大家在一起”的强烈愿望。这股愿望之力,纯净而专注,如同最优质的水泥,填补了我精密架构和教授磅礴能量之间可能存在的细微间隙,让整个场的结构变得更加浑然一体,韧性十足。
在我们三人意识的共同努力下,一道肉眼不可见、但在我们的意识感知中却清晰无比的微弱光膜,开始在我们外围浮现。它起初闪烁不定,如同风中残烛,但随着我们意志的持续灌注,它迅速变得凝实、稳定。薄膜以一种匪夷所思的频率振动着,周围的时空仿佛都因此产生了细微的涟漪。
第一层,偏转散射层,成型!
没有片刻停歇,我们立刻开始构筑第二层——能量耗散与降解层。这一层需要的是“厚度”和“密度”。我们将意念想象成无比稠密、充满活力的“能量海绵”,层层叠叠地堆积在第一层之内。
我的任务是维持这种“海绵状结构”的稳定性,确保其内部充满复杂的能量涡流和梯度,以便最大限度地与入侵高能粒子相互作用。
傅教授继续提供着海量的能量,仿佛将整片星空的力量都压缩进了这一层之中。
傅愽文的意念则赋予了这一层某种“活性”,他的纯粹意志仿佛让这团能量海绵拥有了自我调节、分散压力的微妙能力,避免了因局部能量过载而崩溃。
第二层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意识感知中)变得厚实、浓郁,散发出一种吸纳一切、化解一切的深沉气息。
最后,是最内层的稳定与调和层。这一层相对薄,但要求极高的“亲和性”与“弹性”。我们将最柔和、最贴近自身意识本质的能量释放出来,编织成一层温暖而坚韧的内衬,紧密包裹住我们三个意识核心。它像母亲的子宫,提供最后的安全保障和心灵的慰藉。
第三层,完成!
时间,还剩三秒。
一个完整的、散发着柔和而协调的珍珠白色光芒的卵形能量缓冲场,将我们紧紧守护在其中。它有三层清晰的结构,外层高频振动,中层深邃厚重,内层温暖柔和。这是我们三人意志、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是我们在毁灭性能量风暴前,为自己搭建的、最后的诺亚方舟。
“准备迎接冲击!”傅教授的声音凝重如铁。
我们三人,意识紧密相连,意志高度统一,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在维持这面临时构筑的、却倾注了我们所有心血的意念防护盾上。
四、 风暴中的孤舟:维持与坚守
“二、一……冲击抵达!”
无声的宇宙惊雷,轰然炸响。
不是通过鼓膜,而是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意识层面,作用于我们刚刚构筑的防护盾上!
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宇宙巨神,抡起由纯粹伽马射线和高能粒子凝聚而成的无形巨锤,狠狠地砸在了我们的防护盾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