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漫游系列
陈智林博士 日志
如果说第十五章记录的初入深空的震撼,是一种混合了渺小感与敬畏的、偏向内省的静默体验,那麽我们在猎户座旋臂边缘遭遇的巴纳德环(Barnards Loop),则是一场将所有感官都推向极致的、宇宙尺度的交响乐与视觉盛宴。它用最狂暴、最绚烂的方式,向我们宣告:我们已真正进入了银河系一个活跃的造星工厂的核心地带。
离开太阳系边缘的孤寂黑暗已有数日(飞船内部的模拟日夜循环让我勉强保持着时间感)。我们的“星槎”在傅老嫺熟的操控下,以超越光速的诡异方式(原理我仍无法完全理解,傅老称之为“空间褶皱滑行”)向着猎户座大星云的方向稳步前进。窗外星辰的密度明显增加,星际尘埃云开始像远山淡影般在背景中显现。
小博文几乎长在了观测舱的舷窗边,每天都有问不完的问题。“傅爷爷,我们还有多久到那个‘大焰火’的地方呀?”他已经从我们的对话中捕捉到了“巴纳德环”这个名字,并固执地将其与地球上新年的烟花联系在一起。
傅老总是耐心十足,他调出星图,一个半透明的、复杂的立体投影在舱内展开。无数光点、云雾状的标记错落其间。“看,博文,我们在这里。”他指向一个微小的亮点,“而我们的目的地,是这里——”他的手指滑向一片被复杂星云结构环绕的区域,其中一个巨大的、近乎完整的弧形结构尤为醒目,它像一个巨人用发光的画笔在宇宙画布上随意勾勒出的圆圈,将猎户座腰带中几颗亮星包裹其中。“这就是巴纳德环,一个巨大的发射星云,或者说,电离氢区。”
“它为什麽是圆圈?是谁画的呀?”博文眨着眼睛。
“这个问题问得好,博文。”我接过话头,尝试用他能理解的方式解释,“这可能不是一个人画的。一种理论认为,是很久很久以前,或许是几百万年前,在猎户座这个区域,有非常非常多的大质量恒星诞生,它们活得很快,也死得很壮烈,比如发生了超新星爆炸。爆炸产生的极其强大的冲击波,像一块巨石砸进平静的湖面,向外扩散,压缩并激发了周围广阔的星际气体云,让它们发光,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这个巨大的泡泡状结构。”
“超新星……是很大的鞭炮吗?”博文努力地类比着。
傅老笑了起来,眼角的皱纹像绽放的菊花:“可以这麽说,是宇宙级别的超级大鞭炮。而我们现在要去看的,就是这个‘鞭炮’炸开後,点燃的绵延数百光年的‘焰火’的余烬和新一轮的绽放。”
随着飞船持续接近,舷窗外的景象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原本漆黑的天幕背景,渐渐被一种极其暗淡、若有若无的红色辉光所浸染。起初,我以为是飞船滤光系统的调整或眼睛的错觉,但那红光在持续增强,如同黎明前最深邃的天际线,预示着一场光之风暴的来临。
“我们正在进入环的外围晕轮区域。”傅老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调整一下视觉敏感度,真正的奇观即将开始。”
他话音刚落,飞船似乎穿过了一个无形的边界。霎时间,整个视野被一片无法形容的瑰丽光芒所吞噬!
那已不仅仅是红光。那是一种层次丰富得令人窒息的光谱交响曲。主调是深邃的酒红色和玫红色,如同最上等的丝绒,铺满了视线所及的所有空间。在这红色基调上,点缀着、缠绕着、喷薄着丝丝缕缕的紫色、蓝色和绿色的辉光。这些色彩并非静止,它们在流动,在翻滚,在相互缠绕,如同一个拥有生命的、庞大无边的发光水母,正在宇宙的海洋中缓缓呼吸。
“哇——!”小博文发出一声长长的、充满惊叹的呼声,小嘴张成了O型,整个人呆立在舷窗前。
我也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说不出话来。这比任何地球上的极光、任何实验室里的光谱、任何天文照片都来得真实、来得磅礴。我们不是在看一幅画,我们是置身於这片光芒的海洋之中!
“傅老……这……这太壮观了!”我终於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但词汇量显得如此贫乏。
“这就是电离氢区,”傅老的声音平静,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主要是氢原子被附近年轻炽热恒星发出的强烈紫外线辐射‘剥离’了电子,当电子再次与质子结合时,就会发出这种特徵性的红光。而那些蓝色和紫色的区域,可能是其他元素被激发,或者存在更复杂的物理过程,比如磁场作用下的同步辐射。”
随着飞船缓缓向环的内部深入,结构变得更加清晰。我们看到巨大的气体柱如同宇宙级的山脉,耸立在光芒的海洋中,它们的顶端被恒风和辐射侵蚀,蒸发出缕缕发光的气体流。我们看到黑暗的、不规则的尘埃带像狰?的疤痕,切割着绚烂的光云,提醒我们这里并非只有光明,还有孕育着新生的混沌与黑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