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黑石城堡的书房内只余下烛火摇曳的微光与窗外呼啸的北风。
寒风裹挟着雪粒子,时不时拍打在雕花窗棂上,发出细碎的 “簌簌” 声,为这寂静的夜增添了几分萧瑟。
易独自坐在橡木书桌后,指尖缓缓拂过眼前并列摆放的两柄法杖,动作轻柔得仿佛在触碰稀世珍宝。
左侧那柄,是瑟琳娜公主不久前赠予的 “星落法杖”。
杖身由一种未知的黑色木材制成,触手温润如玉,仿佛蕴含着生命般微微发热。
顶端镶嵌的星辰碎片更是奇物,即便在没有光源的黑暗中,也能自主吸引着空气中游离的微光,在表面凝结成点点闪烁的星芒,宛如将一片浓缩的夜空囚禁其中,美得令人窒息。
右侧的 “深紫星辰法杖” 则风格迥异,深紫色的木质杖身泛着淡淡的金属光泽,表面布满了肉眼难辨的细密纹路,流淌着隐晦而沉稳的能量波纹 —— 这是金雀花商会早期为示好送来的礼物,曾陪伴易度过无数次危机。
此刻,易的心中却没有半分欣赏宝物的闲适。
危机感如同冰原上的寒风,刺骨而持续,始终萦绕在他心头。
铁隼伯爵在风蚀隘口惨败后,其愤怒必然会转化为更疯狂的报复,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
而那位曾是帝国法师塔高阶成员、精通禁忌魔法的塞弗伦,更是让易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清楚自己最大的优势,在于那诡异难测、不遵循此世魔法规则的空间之力,但劣势同样明显 —— 无论是精神力的总量,还是对力量的精细操控程度,他都远不及那些沉浸魔法数十年的老牌法师。
“法杖……” 易低声呢喃,目光再次落在两柄法杖上。
作为魔法师力量的放大器与媒介,法杖在战斗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他闭上双眼,并未像传统法师那样盘膝而坐、吟诵咒文以感应元素,而是将全部心神沉入左手腕的星穹之引。
那枚盘龙胎记瞬间传来熟悉的灼热感,一股无形的空间感知力如同涟漪般从他体内扩散开来,细致地笼罩住两柄法杖,一寸寸扫描着它们的内部结构。
起初,在他的感知中,这两柄法杖只是蕴含着不同属性能量的普通载体 —— 星落法杖中充斥着与星辰相关的纯净能量,深紫星辰法杖则萦绕着偏向暗系的元素波动。
但当他尝试将感知频率调整到与自身施展 “空间切割” 时相似的波段,奇迹突然发生了。
在他的 “视野” 里,两柄法杖的内部结构骤然变得清晰起来。
它们不再是混沌的能量团,而是呈现出一种极其精妙、近乎艺术品的共鸣结构 —— 无数细微到难以想象的能量弦或晶格相互交织,按照特定的规律排列,形成一个个复杂的节点与通道。
这些结构如同精密的仪器,能够主动捕捉空气中游离的能量,将其储存起来,再根据施法者的精神力波动,将能量放大数倍后,高效地转化为外界可见的魔法效果。
“这不是简单的能量增强……” 易猛地睁开双眼,眼中闪烁着震惊与兴奋的光芒,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这是…… 共振!和我调动空间频率、改变物质分子运动状态的原理…… 简直异曲同工!”
一个新的疑问随即涌上心头:制造这些法杖的法师,是真正理解了这种共振的本质,还是仅仅依靠世代相传的经验与技艺,在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偶然打造出了具有共鸣结构的法杖?
这个念头刚一出现,便如同星火燎原般点燃了易的好奇心。
他迫不及待地拿起深紫星辰法杖,尝试着吟唱一段早已生疏的咒文 —— 那是魔法学徒入门时必学的 “微光术”。
按照传统魔法理论,施展此术需要向光元素 “祈求”,引导元素汇聚形成光芒。
但这一次,易并未遵循旧法,而是试图用自己对空间频率的感悟,去理解并主动驱动法杖内部的 “共鸣结构”。
咒文落下的瞬间,法杖顶端并未亮起寻常的柔和白光,而是爆发出一团剧烈闪烁的刺目光团。
那光团仿佛由无数极细微的能量粒子构成,在法杖顶端疯狂跳动,极不稳定地维持了一息后,便 “砰” 地一声骤然炸开,化作漫天细碎的光屑,如同一场微型的烟花,消散在空气中。
施法失败了,但易的脸上却露出了前所未有的笑容。
因为在刚才那短暂的瞬间,他清晰地 “看” 到,法杖内部的共鸣结构在他那与众不同的驱动方式下,发生了剧烈的、近乎崩溃的共振。
这一现象恰恰证明了他的猜想:传统魔法的咒语与冥想法,本质上或许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 “频率指令”—— 一代代魔法师通过不断尝试,总结出能够稳定激发法杖或自身魔力共鸣结构的特定频率,并用咒文和冥想步骤将其固定下来。
可他们从未探究过 “指令” 背后的原理,就像农夫只会使用水车灌溉,却不知道水车转动是利用了水力与机械结构的共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