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医院的百年樱花树旁,新筑了一座“星衡馆”——馆身由“资源晶石”与“共生玻璃”拼接而成,左侧墙面嵌着实时更新的“跨星资源供需屏”,红色标注短缺资源(如火星的低温护理凝胶、冥王星的星尘草种子),绿色显示盈余资源(如地球的茉莉茶包、月球的恒温护理贴);右侧墙面是“资源调配模拟沙盘”,能三维演示不同调配方案的效率与影响。馆内中央设着圆形的“衡思台”,台面上嵌着全息投影装置,可实时调取各星球护理站的资源使用数据;四周的座椅按“资源供给方”“资源需求方”“伦理调解方”分区,每个座位前都有一块“方案提交屏”,可同步上传资源调配建议。
百岁的樱禾坐在“伦理调解方”的软榻上,身上盖着晓契的女儿晓衡织的“星衡绒毯”——毯子用火星资源晶石磨成的纤维混纺,上面绣着交织的“资源符号”与“生命图腾”,指尖触碰不同图案,会弹出对应的资源冲突案例摘要。她胸前的“星际护理联盟终身荣誉主席”徽章旁,挂着一枚“星衡坠”,坠子是微型的资源天平模型,里面封存着1975年湘琴与直树争论“有限药品分配”的录音片段,晃动时会传出“资源有限,人心不能有限”的对话。
“太奶奶!‘星衡计划’今天爆发了‘跨星资源调配争议’——地球护理站有100箱过期前一周的茉莉茶包,火星护理站急需茶包安抚焦虑患者,冥王星护理站却提出‘用200份星尘草种子换50箱’,地球代表想直接捐赠,冥王星代表却坚持‘等价交换才是长期共生’,双方僵持不下!”全息投影里,九十岁的小远穿着银蓝色深空制服,身后是泛着冷光的冥王星资源仓库背景,手里举着一块“资源数据晶片”,屏幕上正播放着争议场景:地球代表指着“过期倒计时”说“先救急,别谈交换”,冥王星代表却敲着沙盘说“今天无偿要,明天可能就没人愿意储备资源了”,“我们把您当年在肯尼亚‘以物换物救急’的案例、太爷爷‘药品分级分配’的笔记,都放进了‘星衡调解库’。现在二十个星球的代表都在星衡馆连线,就等您定方向——资源调配该‘优先救急’,还是‘坚持共生规则’?”
樱禾凑近投影,浑浊的眼睛追着画面里激烈争论的身影,手指不自觉摩挲着星衡坠里的录音。一百一十年前,小远还是个在她怀里、看她用茉莉茶换肯尼亚部落草药的婴儿;如今,他成了“宇宙护理资源共生工程”的发起者——不仅搭建了跨星资源调配平台,还研发出“资源共生测算系统”,能根据各星球资源储备、需求紧急度、长期合作价值,生成多套调配方案,像当年樱禾用茶疗换草药、小远在星契堂平衡代际约定一样,这份对“资源不只是物资,更是共生纽带”的探索,从未被宇宙的距离阻隔。
“告诉他们,别争‘救急’还是‘规则’,先算‘茉莉茶包过期前,能不能既救火星的急,又守住共生的底’。”樱禾的声音带着穿透争执的冷静,指了指身边的樟木盒,“里面是你太奶奶记录的‘药品交换日志’、我在肯尼亚写的‘资源互助笔记’、太爷爷的‘分级分配方案’,让他们调出来——资源有限时,救急是底线,共生是长久路,两者不是对立的。”
关闭投影,护理机器人“衡忆”推着载满物件的小车过来,车上放着晓衡刚整理的《星衡集:宇宙护理资源共生争议录》。画册封面是湘南医院的樱花树与火星资源仓库的合影,飘落的樱花与星尘草种子在画面中交织,中间夹着一枚资源天平图案。翻开第一页,就是1975年湘琴的“药品分配记录”:“医院只剩5支青霉素,一边是高烧的孩子,一边是感染的老人。有人说‘救孩子’,有人说‘救能干活的老人’。最后我们用‘分次注射+草药辅助’,让两支药救了两个人——资源有限时,不是‘选谁’,是‘怎么让资源更够分’。”旁边配着湘琴给孩子和老人打针的老照片,两人手拉手躺在床上,眼里满是感激。
再往后翻,是2025年樱禾的肯尼亚“资源互助笔记”:“部落缺退烧药,我们缺草药。我用10包茉莉茶换了50斤草药,既给孩子退了烧,又和部落建立了互助关系。后来部落有多余的粮食,也会主动送过来——资源交换不是一锤子买卖,是把陌生人变成伙伴。”还有2155年小远的“火星资源调配日志”:“火星护理站缺手术钳,地球有多余的却要‘等下个月运输船’。我们用刚培育的星樱种子,让地球提前用小型运输舱送来——有时候,一点‘额外付出’,能让资源流动更快。”
“太奶奶,晓衡传来最新消息:冥王星愿意把交换比例降到‘100份星尘草种子换50箱茶包’,但要求‘地球以后优先给冥王星分配过期前的物资’;火星却催得紧,说‘再等两天,患者焦虑症会加重’!”衡忆的电子音带着模拟的资源警报声,投影幕上,地球代表皱着眉说“怕开了这个头,以后都要被绑定”,冥王星代表却反驳“不绑定,谁愿意在你们需要时伸出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