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医院的百年樱花树旁,新筑了一座“星愈馆”——馆身由“情绪感应玻璃”搭建,能随周围人的心理状态变换颜色:焦虑时泛浅蓝,平静时呈暖粉,喜悦时透金芒。馆内分为“生理护理区”与“心理疗愈区”,中间用可移动的“共生屏风”隔开,屏风上刻着湘琴手书的“身病需药治,心病需暖医”,下方嵌着全息投影口,能循环播放不同星球的“身心护理案例”。
百岁的樱禾坐在“疗愈观察席”的软榻上,身上盖着晓续的女儿晓愈织的“星愈绒毯”——毯子用火星“安神草”纤维与地球“茉莉绒”混纺,上面绣着交织的“心跳纹”与“情绪波”,指尖触碰不同纹路,会弹出对应的身心护理方案:针对失眠的“星尘香薰+樱花冥想”,缓解焦虑的“茉莉茶疗+星轨呼吸法”。她胸前的徽章旁,挂着一枚“星愈坠”,坠子是微型的“身心监测仪”,里面封存着1975年湘琴安抚萌萌时的心率数据与情绪记录,晃动时会传出“不怕,姐姐陪着你”的温柔声线。
“太奶奶!‘星愈计划’今天接到海王星科考站的紧急咨询——一名科考员突发‘深空应激综合征’,生理指标正常却拒绝进食,地球护士想用药强制干预,外星心理疗愈师坚持‘先解心结再喂药’,双方吵起来了!”全息投影里,九十岁的小远穿着银靛色深空制服,身后是泛着幽蓝的海王星科考站走廊,手里举着“身心监测晶片”,屏幕上正播放着争执场景:地球护士拿着营养剂针管,外星疗愈师挡在科考员床前,床帘后传出压抑的哭声,“我们把您当年在肯尼亚‘用茶疗解心病’的案例、太爷爷‘生理指标与心理状态关联’的研究笔记,都放进了‘星愈调解库’。现在晓愈带队的身心护理组已经出发,就等您定方向——生理干预和心理疗愈,该先选哪个?”
樱禾凑近投影,浑浊的眼睛盯着晶片上“心率正常但皮质醇超标”的数据,手指不自觉摩挲着星愈坠里的录音。一百一十年前,小远还是个在她怀里、看她用茉莉茶安抚肯尼亚焦虑老人的婴儿;如今,他成了“宇宙护理身心共生工程”的发起者——不仅搭建了跨星身心护理平台,还研发出“身心关联监测系统”,能实时捕捉患者的生理数据与情绪波动,生成“生理-心理”双轨护理方案,像当年樱禾用茶疗缓解心理焦虑、小远在星续馆推动传承创新一样,这份对“护理不只是治身,更是愈心”的探索,从未被宇宙的环境阻隔。
“告诉晓愈,别问‘先选哪个’,去查‘科考员为什么不肯吃饭’。”樱禾的声音带着穿透争执的冷静,指了指身边的楠木盒,“里面是你太奶奶记录的‘儿童心理护理日志’、我在肯尼亚写的‘茶疗解心结笔记’、太爷爷的‘身心关联病例分析’,让她调出来——身体是容器,心是里面的光,光灭了,容器再完好也没用。”
关闭投影,护理机器人“愈忆”推着载满物件的小车过来,车上放着晓愈刚整理的《星愈集:宇宙护理身心共生争议录》。画册封面是湘南医院的樱花树与海王星科考站的合影,飘落的樱花与“情绪感应玻璃”的暖光交织,中间夹着一枚“心跳-情绪”双轨图标。翻开第一页,就是1975年湘琴的“儿童心理护理记录”:“萌萌术后不肯吃饭,说‘吃了饭伤口会疼’。我没逼她,而是陪她在樱花树下玩‘花瓣许愿’,说‘每吃一口饭,樱花就会帮伤口快快好’。最后她主动吃了半碗粥,还说‘樱花在帮我’。”旁边配着湘琴陪萌萌捡樱花的老照片,萌萌手里攥着花瓣,眼里没了之前的恐惧。
再往后翻,是2025年樱禾的肯尼亚“茶疗解心结笔记”:“部落长老的孙子发烧不退,用药后体温降了却一直哭。后来才知道,孩子怕‘发烧会被神灵抛弃’。我煮了茉莉茶,边喂边说‘这是神灵赐的安神茶,喝了就知道神灵还在’。孩子喝完不哭了,当晚就睡熟了——原来有时候,心病好了,身体的病才会真的好。”还有2155年小远的“火星身心护理日志”:“外星患者骨折后拒绝康复训练,说‘断了的骨头再练也没用’。我们没强制,而是让他看其他患者的康复视频,还给他的石膏上画了樱花,说‘樱花落了会再开,骨头好了会更强’。一周后他主动要求训练——心理的坎过了,身体的恢复才会快。”
“太奶奶,晓愈传来最新消息:科考员是因为看到同伴在深空作业中遇难,觉得‘自己活着没意义’才不肯吃饭。外星疗愈师想带他去‘星轨冥想室’,地球护士却坚持‘先输营养剂,不然会低血糖’!”愈忆的电子音带着模拟的深空寂静感,投影幕上,晓愈正蹲在科考员床前,轻声问“你是不是想那个同伴了”,床帘后的哭声突然变大,科考员哽咽着说“是我没拉住他”。
樱禾没有急着给答案,而是让愈忆调出楠木盒里的“身心关联病例分析”,翻到1984年的案例:“当年有个车祸患者,腿能走却一直轮椅代步,说‘走了会想起撞我的车’。直树没逼他站起来,而是让心理医生陪他聊车祸细节,等他说出‘怕再撞人’的真实顾虑后,才制定康复计划——最后患者不仅能走,还成了交通志愿者。”她抬头看向投影里的晓愈:“告诉护士,低血糖可以用口服葡萄糖应急,可心死了,输再多营养剂也没用。先陪他哭,陪他说同伴的事,等他愿意开口了,再谈吃饭——身心护理,从来不是‘先治哪个’,是‘哪个先需要被看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