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医院的百年樱花树旁,矗立着一座 “星脉共生馆”—— 馆身由透明的 “共振水晶” 搭建,阳光透过水晶时,会折射出交织的星轨与樱花纹路,落在地面上连成 “生命共振” 四个字。馆内中央立着十二根 “星脉晶柱”,每根晶柱对应一个星球护理站,柱身流动着实时护理数据:火星的茉莉田长势、冥王星的低温护理舱参数、天王星科考站的患者康复记录,晶柱顶端还悬浮着对应星球的微型全息影像,能看到当地医护人员的工作场景。
百岁的樱禾坐在馆内的 “忆暖软榻” 上,身上盖着晓芽织的 “星脉绒毯”—— 毯子用火星樱花纤维与地球茉莉绒混纺,上面绣着从湘南医院延伸至各星球的星脉网络,每处节点都缝着微型记忆芯片,指尖触碰就能听到一段跨星球护理故事。她胸前的 “星际护理联盟终身荣誉主席” 徽章旁,挂着一枚 “星脉坠”,坠子是缩小版的星脉晶柱模型,里面封存着 1975 年湘南医院的护理场景:湘琴蹲在床边给萌萌贴樱花贴纸,直树站在一旁记录病历,背景里有樱花飘落的簌簌声。
“太奶奶!‘星脉共振计划’今天实现了地球与八大星球护理站的实时资源互通!” 全息投影里,九十岁的小远穿着银青色深空制服,身后是泛着蓝紫色的星脉网络全景 —— 无数道光带在宇宙中交织,连接着不同星球的护理站,“我们把太奶奶您的跨国护理互助经验、太爷爷的罕见病药物配方、李爷爷的茶疗应急方案,都装进了‘星脉共振库’。刚才火星护理站缺治疗罕见病的‘茉莉萃取液’,地球通过星脉 3 分钟就完成调配,外星护士说‘这不是网络,是宇宙里的生命纽带’!”
樱禾凑近投影,浑浊的眼睛追着光带里流动的数据,嘴角慢慢扬起笑意。一百一十年前,小远还是个攥着她的衣角、在樱花树下问 “为什么邻居奶奶要互相帮忙” 的孩子;如今,他成了 “宇宙护理共生工程” 的奠基者 —— 不仅搭建了覆盖八大星球的 “星脉网络”,还研发出 “跨星球护理共振系统”:能将湘琴的 “记忆锚点护理法” 转化为外星医护人员可实操的动态教程,把直树的药物配方适配成不同星球的重力环境版本,甚至让地球的茉莉茶与火星的星尘草通过星脉 “搭配” 出新型安抚茶饮,像当年樱禾在肯尼亚组织村民互助护理、小远推动星旅舰队探索一样,这份 “共生” 的温暖从未被宇宙的距离隔断。
“小远,下个月的‘星脉共生大典’,太奶奶给你留了‘星脉启振’的压轴环节。” 樱禾的声音轻得像星尘,却带着穿透时空的力量,指了指身边的紫檀木盒,“这里面是你太奶奶 1975 年的护理应急包、我在肯尼亚写的《邻里互助护理手册》、李爷爷煮茶用的应急陶碗,大典时要把它们放进星脉核心的‘初心舱’,让地球护理的互助根脉,跟着星脉传遍宇宙。”
关闭投影,护理机器人 “暖忆” 推着载满物件的小车过来,车上放着晓星(晓芽的女儿)刚送来的《星脉共生集:宇宙护理互助录》。画册封面是湘南医院的樱花树与星脉网络的合影,樱花的花瓣飘进星脉光带,化作 “互助” 的符号。翻开第一页,就是 1975 年湘琴的《应急护理笔记》:“今天邻居张奶奶突发胃痛,家里没药,我用樱花精油混着薄荷水给她揉肚子,又煮了温粥,等救护车来时她已经好多了。原来护理不只是在医院,邻里间的互助也是一种守护。” 旁边配着湘琴给张奶奶揉肚子的老照片,照片里的张奶奶握着湘琴的手,眼里满是感激。
再往后翻,是 2025 年樱禾的《肯尼亚互助手册》:“我们教当地村民认茉莉、种樱花,谁家有人不舒服,邻居就会送杯茉莉茶、贴片樱花叶。有次部落里的孩子发烧,全村人凑出草药,跟着我煮茶喂药,孩子第二天就退了烧。原来互助能让护理的力量放大十倍。” 还有 2155 年小远的《火星互助日志》:“今天外星护理站的设备坏了,我们通过星脉远程指导他们用星尘草做临时安抚贴,他们则给我们分享了低重力环境下的康复操,互相帮了大忙。”
“太奶奶,晓星妹妹说,这本《星脉共生集》会做成‘共振互动画册’,每个星球的护理站都能收到 —— 触摸画册里的互助故事,就能看到对应的操作视频,还能一键调取相关护理资源,像跟着地球前辈学互助。” 暖忆的电子音带着模拟的茉莉茶香,投影幕上随即亮起不同星球的互助场景:月球护理站的护士通过星脉,跟着湘琴的视频学做樱花精油揉腹;火星的外星医护人看着樱禾的手册,教村民种茉莉;天王星科考站的医护人员与地球专家通过星脉共振,一起给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屏幕上的星脉光带随着讨论节奏闪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