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医院的百年樱花树旁,新筑了一座 “星旅启航台”—— 台基用地球深海沉木与火星赤铁矿混合打造,台面中央嵌着一块椭圆形的 “星图罗盘”,罗盘上刻着从地球延伸至天王星轨道的 “护理航线”,航线旁标注着 “每一步都有温暖相伴”。台边立着一艘缩小版的 “星际护理船” 模型,船身印着樱花与茉莉的交织纹样,舷窗里能看到微型的护理舱、植物培育区,还有湘琴当年用的护理包复刻品。
百岁的樱禾坐在启航台旁的软榻上,身上盖着莉娅织的 “星旅云毯”—— 毯子用星尘纤维与茉莉丝线混织,上面绣着流动的星轨,星轨交汇处是小小的护理站图案,指尖触碰时,能感受到模拟的星船引擎震动。她胸前的 “星际护理联盟终身荣誉主席” 徽章旁,挂着一枚 “星旅坠”,坠子是微型的星船驾驶舱,里面封存着 1975 年湘南医院樱花飘落的影像,晃动时会传出湘琴当年说的 “护理要跟着人走” 的声音。
“太奶奶!‘星旅计划’的首艘护理船‘樱禾号’,今天抵达天王星轨道的‘开拓科考站’了!” 全息投影里,九十岁的小远穿着银靛色深空制服,身后是泛着淡蓝的天王星光环,手里举着一块 “航线记录仪”,屏幕上正播放着星船停靠的画面 —— 船身缓缓对接科考站,舱门打开时,先飘出一束用星尘草与火星樱编织的花束,“我们把太奶奶您的跨国护理经验、太爷爷的跨学科诊疗笔记,还有李爷爷的植物茶疗配方,都装进了‘星旅知识库’。现在不管科考队去多远的星球,护理船都能跟着走,外星科考人员说‘这不是船,是宇宙里的移动家园’!”
樱禾凑近投影,浑浊的眼睛追着画面里的 “樱禾号”,嘴角慢慢扬起笑意。一百一十年前,小远还是个在她怀里、指着星空问 “能带着樱花去星星上吗” 的婴儿;如今,他成了 “宇宙护理探索工程” 的领航者 —— 不仅组建了由三艘护理船组成的 “星旅舰队”,还在 “樱禾号” 上搭建了 “移动式护理生态系统”:护理舱能模拟地球重力,植物区培育着星樱、月茉等护理植物,甚至复刻了湘南医院的迷你樱花树,让远离地球的人能随时看到熟悉的风景,就像当年樱禾跟着医疗队走遍非洲、小远搭建星忆长廊一样,这份温暖从未被宇宙的未知阻隔。
“小远,下个月的‘星旅文明盛典’,太奶奶给你留了‘星旅启航’的压轴环节。” 樱禾的声音轻得像星尘,却带着坚定的探索力,指了指身边的木盒,“这里面是你太奶奶第一次跟着医疗队出诊的护理包、我在肯尼亚用的便携茶炉、李爷爷传下来的迷你煮茶壶,盛典时要把它们放进‘樱禾号’的‘传承舱’,让地球的护理根脉,跟着星船一起,走向更远的宇宙。”
关闭投影,护理机器人推着载满物件的小车过来,车上放着晓星的女儿晓芽刚送来的《星旅集:宇宙护理探索录》。画册封面是 “樱禾号” 与湘南医院樱花树的合影,星船的尾焰化作樱花形状,飘向天王星轨道。翻开第一页,就是 1975 年湘琴的《出诊手记》:“今天跟着医疗队去山区,带了樱花贴纸和薄荷糖。有个孩子躲在柜子里不肯看病,我把贴纸贴在他手背上,说‘这是湘南医院的樱花,跟着它就不怕了’。最后他不仅肯出来,还拉着我的手说‘姐姐下次还来吗’。原来护理不是等患者来,是要走到他们身边去。” 旁边配着湘琴蹲在山区小屋前的老照片,她怀里抱着护理包,身边围着几个孩子,手里都举着樱花贴纸。
再往后翻,是 2025 年樱禾的《肯尼亚移动护理笔记》:“今天推着护理车去草原深处,带了便携茶炉和茉莉干花。有个牧民老人腿疼不肯动,我煮了茉莉茶,陪他坐在帐篷前看日落,听他说年轻时的放牧故事。等茶凉了,他主动让我给他涂药膏。原来有时候,走得远一点,才能懂患者的心。” 还有 2155 年小远的《火星护理船设计日志》:“在‘樱禾号’上留了一间‘地球屋’,里面放着太奶奶的茶炉、太爷爷的笔记,还有迷你樱花树。科考人员想家时来坐一会儿,说‘好像又回到了地球的春天’。”
“太奶奶,晓芽姐姐说,这本《星旅集》会做成‘互动航线手册’,每个护理船和科考站都能收到 —— 触摸航线图上的站点,就能看到对应的护理故事,还能调取当年的护理方案,像跟着地球前辈一起探索。” 护理机器人的电子音带着模拟的星船引擎声,投影幕上随即亮起 “樱禾号” 的内部场景:护理舱里,护士正用湘琴的樱花贴纸安抚紧张的科考员;植物区,年轻医护人员在培育月茉,旁边放着樱禾的茶炉;“地球屋” 里,几个科考人员围着迷你樱花树,用全息投影给家人展示星船的风景。
樱禾看着画面,忽然想起九十年前的某个午后:她跟着湘琴推着护理车去郊区,路上遇到下雨,湘琴把雨衣裹在护理包上,说 “里面的药和贴纸,比我们重要”;直树在医院等着她们,手里拿着刚温好的茉莉茶,说 “走再远,也要记得回来的路”。原来当年那些泥泞里的脚步,早已变成了如今宇宙里的航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