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落脚点放回了关心三皇子身心健康上,这完全符合她“救命恩人”和“后宫妃嫔”的身份。
一番话说完,朱婉清垂首静立,不再多言。
寿康宫内安静了片刻。
太后缓缓拨动手中的佛珠,看向朱婉清的目光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皇帝,你瞧如何?哀家觉着,婉清这孩子,心思真是灵巧。她这话,倒不全是女子之见,颇有几分道理。尤其是让琰儿亲手种菜、看工匠劳作,体会民生多艰,哀家觉得甚好。”
皇帝沉吟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他并非守旧之君,也深知死读书的弊端。
朱婉清的建议,恰恰说中了他内心对现有皇子教育模式的一丝不满。尤其是“启发性”和“实践性”这两点,让他眼前一亮。
“爱妃所言,确实别具一格。”皇帝终于开口,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肯定,“‘格物’不止于书本,‘启发’重于灌输……此言甚善。景琰性子敏感,若一味强压,确非良策。你这番见解,倒是给朕提了个醒。”
他没有立刻采纳具体建议,但这句“别具一格”、“此言甚善”、“提了个醒”,已是极高的评价!这意味着,朱婉清在他心中“有见识”、“能提供有价值建议”的形象,进一步巩固了。
“臣妾不敢当皇上如此盛赞。”朱婉清连忙谦逊道。
皇帝看着她谦卑的模样,心中越发满意。有才而不骄,有识而不矜,懂得分寸,知道进退,这样的妃嫔,才真正具备“贤内助”的潜力。
“此事朕会仔细斟酌。”皇帝最终道,“爱妃有心了。”
从寿康宫出来时,朱婉清能感觉到背后那道属于帝王的、带着审视与欣赏的目光,久久未散。
这一次,她触及的不再是后宫琐事或个人才艺,而是关乎“国本”的皇子教育。
虽然只是浅尝辄止,却无疑在皇帝心中,将她的地位从“宠妃”向“可以交流思想、提供建议的伴侣”方向,又推进了一程。
回到云意殿,她刚坐下不久,便有太后宫中的太监送来赏赐,是一套前朝版本的《朱子语类》,并太后口谕:“婉仪潜心学问,见解不凡,特赐此书,望尔精进。”
紧接着,皇帝那边的赏赐也到了,除了寻常的金银绸缎,竟还有几方上好的徽墨和一方古砚,寓意不言而喻。
朱婉清抚摸着那冰凉的砚台,嘴角泛起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
喜欢重生之婉清传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重生之婉清传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