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朱府后宅的波诡云谲似乎也随着天气一同冷却了,进入了一种短暂的平静期。
朱婉如称病不出,柳姨娘也收敛了许多,不再轻易来寻衅,只是那偶尔投射过来的眼神,比以往更加阴冷怨毒。朱婉清乐得清静,每日里不是看书习字,便是暗中指挥秋月继续那小小的肥皂生意,积蓄着微薄却是很重要的资本。
这份平静便很快被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
这日清晨,秋月从大厨房领早膳回来,脸上带着罕见的兴奋和急切,一进门便压低声音道:“小姐!小姐!好消息!老夫人,老夫人从城外别院回来了!车驾已经到二门了!”
老夫人?
朱婉清执笔的手微微一顿,一滴墨汁险些滴落在宣纸上。
记忆中对这位祖母的印象有些模糊。
原主的母亲去世后不久,老夫人便以静养为由,搬去了京郊的别院居住,很少回府,年节时回来,也是深居简出。记忆中那是一位面容严肃、眼神锐利、话不多的老妇人,对原主的懦弱性子似乎并不喜,但也未曾苛责,更多是一种淡淡的疏离。
但是她毕竟是朱正弘的亲生母亲,朱府名正言顺的老太君,地位超然。就连柳姨娘,在老夫人面前也要收敛几分,不敢太过于造次。
她的归来,无疑像一块巨石投入看似平静的湖面,瞬间改变了府中力量的格局!
“可知老夫人为什么突然回来了?”朱婉清放下笔,冷静地问道。这位祖母绝不会是无缘无故回来的。
秋月摇了摇头:“听前头伺候的人说,好像是过几日是什么重要的节气,老夫人要回府主持祭祖?又或是别院那边秋深寒冷,回来过冬?”她挠了挠头,“具体缘由不清楚,但人是真的回来了!带着好些箱笼呢,看样子是要长住!”
长住?
朱婉清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一个可能制衡柳姨娘、甚至影响父亲决策的力量出现了!这无疑是天赐的契机!
但是,该如何把握呢?
老夫人性子比较清冷,不喜好懦弱无能之辈。原主那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定然入不了她的法眼。自己若贸然前去讨好卖乖,恐怕反而会惹其厌烦。
必须谋定而后动。
“秋月,”朱婉清沉吟道,“仔细回想一下,老夫人以往在府里时,喜好什么?饮食?起居?有什么特别的习惯?或者,对什么事尤其看重?”
秋月努力回忆着:“老夫人信佛,喜欢清静,爱听佛经。饮食似乎偏好清淡。对了!老夫人好像格外喜欢木樨花的香气,以往在府里时,屋里常年都供着新鲜的木樨或者用木樨制的香饼!还有…老夫人好像很看重规矩礼数,最讨厌下人嚼舌根、搬弄是非…”
木樨花?规矩礼数?
朱婉清眸光微闪,心中迅速有了计较。
“我们去小厨房。”她起身道。
“啊?去小厨房做什么?”秋月不解。
“祖母长途劳顿,想必胃口不佳。我们做一道清淡雅致、又能安神静心的小食送去,既不显得刻意逢迎,也是一份孝心。”朱婉清一边说,一边已向外面走去。
小厨房里,刘婆子见朱婉清亲自来了,吓得连忙上前殷勤问候。朱婉清也不多言,只让她准备一些上好的糯米粉、糖霜、还有晒干的桂花(木樨花)。
她要做的,是简易版的桂花酒酿圆子。酒酿发酵来不及,但是可以做桂花小圆子羹。
糯米粉和面,搓成小巧玲珑的珍珠小圆子,用清水煮熟,捞出过凉水使其Q弹。另起一锅,放入糖霜和少量清水熬成清甜的糖水,再加入足足的干桂花,最后放入煮好的小圆子,稍一滚沸即可。羹汤清澈,小圆子洁白如玉,金色的桂花点缀其间,香气清雅馥郁,口感软糯清甜,正适合秋日润燥,也符合老人家的口味。
她亲自守着锅灶,控制火候,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秋月在一旁打下手,看着小姐专注的侧脸,只觉得小姐似乎什么都会,无所不能。
羹汤做好后,盛在了一个素雅的白瓷盅里,盖上盖子保温着。
“走吧,我们去给老夫人请安。”朱婉清整理了一下微皱的衣裙,确保自己衣着素净整洁,发髻一丝不乱,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晚辈对长辈的恭敬之色,既不卑微,也不张扬。
主仆二人端着瓷盅,穿过重重院落,向着老夫人所居住的寿安堂走去。
越靠近寿安堂,气氛似乎越发的肃静。院外伺候的丫鬟婆子明显比别处更加规矩守礼,见到朱婉清,虽然有些意外,但是还是规矩地行礼通报。
进入院门,一股淡淡的、宁神的檀香气味扑面而来,与府中其他地方柳姨娘喜欢的甜腻香气截然不同。院内花木打理得井井有条,却不显繁奢,透着一股沉淀下来的宁静和威严。
正堂门开着,老夫人正坐在上首的紫檀木雕花扶手椅上,听着身边一个老嬷嬷低声回禀着什么。她穿着一身深青色缂丝万寿纹褂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一支简单的碧玉簪子,面容确实严肃,眼角虽然有皱纹,眼神却依旧清亮锐利,通身上下透着一种历经岁月沉淀下来的威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