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城地铁16号线隧道深处,空气闷热潮湿,混合着水泥、机油和金属焊接的刺鼻气味。
巨大的盾构机如同沉睡的钢铁巨兽,匍匐在尚未贯通的黑暗里。
几盏高瓦数的临时照明灯投下惨白的光束,将工程师和安全员们紧绷的脸映照得清晰无比。
“李工,你们这个‘深铆’系统,真的不用钻孔?不用贴片?就这么…扫一下?”项目总工程师老王戴着安全帽,眉头拧成了疙瘩,
指着隧道壁上一处肉眼几乎不可见的细微湿渍,语气里充满了怀疑。他身后,几个地铁公司的领导和专家也都面带疑虑,交头接耳。
为了这个“免费”的演示,他们暂停了关键节点两个小时的施工,代价不小。
零博士穿着一尘不染的白色防护服,与周围肮脏的环境格格不入。他推了推金丝眼镜,语气平静无波:“王总,请放心。
‘深铆’的非侵入式深层应力成像,基于量子级联共振原理,精度远超传统探伤。请退至安全线后。”
他身后,两名“深铆”的技术员小心翼翼地推过来一个看起来像大型吸尘器、却布满了诡异天线和光学镜头的银灰色设备。
设备启动,发出一种低沉、恒定、令人耳膜微微发痒的嗡鸣声。
一道肉眼不可见的扫描波束,如同精准的手术刀,覆盖了那片渗水区域。
旁边巨大的显示屏上,原本只有粗糙混凝土表面的图像瞬间发生变化!如同剥洋葱般,表层被层层“消融”,
清晰地露出了内部钢筋的立体网格结构!紧接着,色彩开始渲染——代表健康区域的淡绿色,代表轻微应力集中的黄色,以及…
在那片渗水区域正后方,几条刺目、狰狞的鲜红色裂纹,如同血管瘤般,清晰地呈现在一根主承重钢筋的深处!
“放大。聚焦裂纹末端。”零博士指令清晰。
图像瞬间拉近。裂纹末端的微观形貌清晰可见,甚至能测算出裂纹的扩展速率和剩余疲劳寿命。
“根据‘深铆’系统实时分析,该处缺陷为高应力疲劳裂纹萌生,当前深度3.2毫米,正处于加速扩展期。
按照当前隧道设计荷载及列车震动频率模拟,预计在47天后达到临界失稳点。”
零博士的声音没有任何情绪起伏,却像重锤砸在每个现场人员的心上。
老王总工的脸色瞬间煞白,额头冷汗涔涔!他猛地扑到屏幕前,几乎把脸贴上去:
“这…这怎么可能?!我们之前的超声和X光抽检都没发现!这位置太深了!”
“传统方法对深层微观缺陷和应力集中不敏感。”零博士淡淡道,
“‘深铆’的建议是,立即对该区域进行局部卸载,采用我们的‘纳米级自愈合灌浆材料’进行修复加固,并在相邻三个环片内加装我们的‘微应力实时监测仪’。”
他打了个手势,另一个技术员立刻打开一个恒温箱,里面是几管如同牙膏般的银色材料和一个火柴盒大小的微型传感器。
“这是样品。数据可以同步到你们的中央调度系统。”
现场一片死寂。只有扫描设备低沉的嗡鸣和众人粗重的呼吸声。几个专家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震惊和后怕。
刚才的怀疑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尖端技术碾压的敬畏和…巨大的恐惧。
如果…如果没有这次演示…四十七天后…
老王总工猛地抓住零博士的手,声音都在发颤:
“零博士!这技术…这材料…你们一定要给我们!价格好说!不!这条线,不!我们整个鹏城地铁后续所有线路的检修监测,都要用你们的系统!必须用!”
零博士不动声色地抽出手:“具体合作细节,我的同事会与贵司商务部门对接。‘深铆’的目标,是确保所有关键基础设施的绝对安全。”
他微微颔首,带着技术员和设备,在众人敬畏的目光中,如同完成了一次外科手术般,冷静撤离。
隧道演示成功的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虽然公众层面毫无声息,却在特定的圈层里引发了滔天巨浪。
鹏城地铁的订单只是开始,随之而来的,是各大桥梁管理公司、大型地产集团、甚至某些敏感部门的秘密咨询函,雪片般飞向那个藏在白石洲城中村的“深铆科技”。
深城,白石洲,“深铆”临时总部。
车间里比以往更加忙碌,也更加混乱。订单来了,资金开始流入,但人手和空间瞬间捉襟见肘。
“老板!鹏城地铁的预付款到账了!但是财务系统崩了!
阿乐说服务器又被咱们自己挖矿…啊不是,是算力负载给冲垮了!”小敏抱着一台死机的笔记本电脑,哭丧着脸冲进来。
“用我的备用密钥,重启第三组冗余服务器。优先级:财务系统。”
尚云起的声音从数据屏幕后传来,毫无波澜。他的机械臂正在同时调整三组不同的结构力学模型。
“老板!‘万晟地产’的人来了!说要谈他们那个超高层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监测合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