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嬷嬷连忙躬身,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谢……谢皇后娘娘关怀,奴婢……奴婢心领了。
李燕儿知道,今日再逼下去也无用,便顺着太后的话茬笑道:“既然母后都安排好了,那臣妾便不多管闲事了。时辰不早了,承宇还在宫里等臣妾回去,臣妾就先告退了。”
离开慈宁宫时,李燕儿故意走得慢了些,路过廊下时,恰好看到容嬷嬷端着一盆脏水往角门走。她停下脚步,对春桃使了个眼色,春桃立刻会意,上前拦住容嬷嬷:“容嬷嬷,我方才看你脸色不好,是不是身子不舒服?我这里有娘娘刚给的人参含片,你含一片补补气血吧。”
容嬷嬷手一抖,盆里的水溅出几滴,落在青石板上。她抬头看向李燕儿,见李燕儿正站在不远处,目光平静地望着她,眼神里没有逼迫,只有一丝了然。她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接过春桃递来的含片,飞快地塞进口中,低声道:“谢……谢谢春桃姑娘。”
春桃笑了笑:“都是宫里姐妹,客气什么。对了,我听我家娘娘说,你母亲在江南乡下,那里最近多雨,山路不好走,若是需要人护送药材,你尽管跟我说,我家娘娘定会帮忙。”
容嬷嬷的身子几不可察地顿了下,随即匆匆点头:“好……好,奴婢知道了,多谢。”说完,便端着水盆快步走了,像是身后有什么在追赶。
李燕儿看着她的背影,对春桃轻声道:“她动心了,只是还在怕。我们得给她一个更安全的机会,让她敢开口。”
回到坤宁宫后,李燕儿立刻召来小禄子:“你去查一下容嬷嬷母亲的具体情况,包括住址、病情,还有太后派去照顾的人是谁,什么时候出发的。另外,再查一下江南最近的天气和路况,越详细越好。”
小禄子办事麻利,不过半日便带回了消息:“娘娘,容嬷嬷的母亲住在江南苏州府吴县的一个小村子里,确实生了病,是风寒引发的咳嗽,已经卧床半个月了。太后派去的人是慈宁宫的一个小太监,名叫小德子,昨日刚出发,带了些普通的感冒药和五十两银子。另外,苏州府最近确实连下了几天雨,通往吴县的山路泥泞难走,据说有几处还塌了,通行很困难。”
李燕儿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嘴角勾起一抹浅笑:“山路难走,小德子又是个贪生怕死的,说不定会在路上耽误几日。春桃,你立刻让人备一份上好的人参、当归,还有治疗风寒的特效药,再找两个得力的侍卫,让他们假扮成药材商,赶在小德子前面去吴县,找到容嬷嬷的母亲,好好照顾她,顺便……把这个交给她。”
她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枚小巧的银簪,簪头刻着一朵小小的梅花——这是她昨日特意让工匠打造的,和容嬷嬷平日里戴的那支很像,只是簪头内侧刻了一个“安”字。
“告诉侍卫,把簪子交给容嬷嬷的母亲,就说这是她女儿托人送来的,让她好生收着,等女儿回来。”李燕儿补充道,“另外,让侍卫务必小心,不要被小德子发现,也不要暴露身份。”
春桃接过银簪,点头道:“奴婢明白,这就去安排。”
三日后,小禄子带来了好消息:“娘娘,咱们派去的侍卫已经到了吴县,找到了容嬷嬷的母亲。老太太病情确实不轻,不过吃了咱们送去的药,已经好多了。侍卫把银簪交给老太太时,老太太哭着说,这簪子是容嬷嬷入宫前给她的,说若是日后想她了,就看看簪子。侍卫还说,小德子昨日才到吴县,因为山路塌了,耽误了两天,带的药都是普通的风寒药,老太太吃了根本不管用。”
李燕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很好,容嬷嬷很快就会知道这件事。小禄子,你再去一趟慈宁宫,想办法把小德子耽误行程、药材无用的消息透给容嬷嬷,记住,要做得隐蔽,不能让太后察觉。”
小禄子领命而去,不出半日便回来了:“娘娘,成了。奴才找了慈宁宫一个和容嬷嬷关系不错的小宫女,让她无意间跟容嬷嬷说,小德子在路上耽误了,老太太的病没好转,还说小德子带的药都是便宜货,根本不管用。容嬷嬷听了之后,脸色很难看,在自己房里待了好久都没出来。”
李燕儿知道,时机差不多了。她让人备了些苏州特产的糕点,装在一个精致的食盒里,亲自来到慈宁宫。这次她没有去正殿,而是绕到了容嬷嬷的住处——一间位于慈宁宫西侧的小偏殿。
容嬷嬷正在房里坐着,手里拿着一封书信,脸上满是愁容。听到敲门声,她连忙将书信藏起来,起身开门,看到是李燕儿,顿时愣住了:“皇……皇后娘娘?您怎么来了?”
李燕儿笑着举起手中的食盒:“我听说你喜欢吃苏州的糕点,正好御膳房新做了些,就给你送过来了。怎么,不请我进去坐坐?”
容嬷嬷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侧身让开:“娘娘请进。”
进了房间,李燕儿环顾四周,发现这房间简陋得很,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几乎没什么像样的家具。她将食盒放在桌上,打开盖子,里面是几样精致的苏州糕点,有桂花糕、定胜糕,还有蟹壳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