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经过城市高层建筑群的层层反射,变得破碎而缺乏温度,勉力照亮了中央广场冰冷的合金地面。广场上人流如织,穿着各色功能性服饰的都市精英们步履匆匆,如同设定好程序的工蚁,高效地穿梭于各个能量传输站和磁悬浮站点之间。巨大的全息广告牌不间断地播放着最新款的神经接入舱和基因优化剂的宣传片,画面里的人们笑容完美,活力四射,代表着这个时代最推崇的“进步”与“强大”。
在广场一隅,却临时搭建起了一个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小型舞台。炫目的聚光灯(尽管是白天,依旧开到了最大功率),多角度悬浮跟拍的直播无人机,以及震耳欲聋的电子背景音乐,共同营造出一种喧嚣的庆典氛围。舞台背景是一面巨大的光屏,上面滚动着醒目的标题——“‘科学曙光’李博士直播间:破除迷障,拥抱真实!” 标题下方,是不断刷新的观众留言和虚拟礼物特效,速度快得令人眼花缭乱。
舞台中央,站着一位身着纯白色实验室制服(尽管一尘不染,但材质明显是廉价的化纤面料)的中年男子。他梳着一丝不苟的油头,戴着一副无框智能眼镜,镜片上流动着细微的数据光弧。他就是最近在网络上小有名气的“科学打假人”李维,自称李博士,靠着抨击各种“非主流”、“不科学”的现象,以及用所谓的“科学仪器”检测一些民间传说,迎合主流科学界的论调,吸引了一批追捧者。
“家人们!看看这虚假的繁荣背后,隐藏着多少阻碍我们文明进步的‘认知毒瘤’!” 李维对着悬浮在面前的收声矩阵,声音高亢,充满表演欲,“我们今天,就要用科学的利剑,斩开迷雾,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他的话语通过高保真音响传遍广场一角,引来不少路人驻足围观。人们好奇地张望着,想知道今天这位“李博士”又要揭露什么“骗局”。
沈清言原本只是路过。他刚去旧物市场淘换了几支便宜的毛笔和一方有些瑕疵的砚台,正小心地抱在怀里,准备穿过广场回家,继续他昨夜未完成的书写。那本空白的祖传线装书,被他习惯性地贴身揣在怀里,隔着薄薄的衣物,能感受到纸张粗糙而独特的质感。
然而,他低调的身影却被眼尖的李维捕捉到了。
“哎!大家看!说曹操曹操就到!” 李维眼睛一亮,像是发现了绝佳的猎物,立刻伸手指向正要绕道而走的沈清言,声音陡然拔高,“这位!就是我今天特意请来的‘特邀嘉宾’!‘听雨轩’茶馆的那位,‘历史’说书人,沈清言先生!”
几束聚光灯立刻打了过来,刺目的光芒让沈清言下意识地眯起了眼睛,脚步也为之一顿。他怀里的毛笔和砚台抱得更紧了些,眉头微蹙,看向舞台上那个笑容夸张的男人。他并不认识这个人,但“听雨轩”三个字,让他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直播间弹幕瞬间活跃起来:
“哦哦哦!主角登场了!”
“这就是那个编造‘关羽’‘华雄’故事的人?”
“长得还挺清秀,可惜脑子不好使。”
“李博士威武!现场打假!”
“期待科学分析!让他原形毕露!”
李维快步走下舞台,热情洋溢地拉住沈清言的胳膊,力道却不容拒绝:“沈先生,别走嘛!来来来,上台来,跟直播间的家人们,还有现场的各位朋友,分享一下你的‘研究成果’嘛!” 他的笑容底下,是毫不掩饰的算计和戏谑。
沈清言试图挣脱,但李维的手抓得很紧,而且周围的人群和无人机已经将他们围住,各种好奇、审视、甚至带着恶意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他深吸一口气,知道此刻强行离开只会显得更加狼狈,反而坐实了对方可能强加给自己的“心虚”标签。
他沉默着,被半推半就地拉上了舞台。聚光灯的热度灼烤着他的皮肤,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和空中悬浮的无人机镜头,让他感觉自己像一只被剥光了羽毛、放在展台上供人评点的鸟儿。
“大家看,”李维松开手,转向镜头和观众,用一种介绍稀有物种的语气说道,“这位沈先生,据我了解,坚持传播一套完全不被主流学术界承认的、所谓的‘历史故事’。什么三国、唐宋、江湖武林……啧啧,大家听听这些名字,是不是充满了原始而粗陋的想象力?”
台下响起一阵低低的哄笑。有人高声附和:“李博士,那不就是历史妄想症吗?”
“哎!这位朋友说得非常专业!”李维立刻指向那个声音来源,如同找到了知音,“在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确实有类似的症状描述。患者沉浸于自我构建的、缺乏现实依据的叙事中,并坚信其为真实。沈先生,我看你气质不俗,何必执着于这些虚妄之物呢?是不是生活上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用这种方式来……嗯,获取一些关注,或者说,经济利益?”
这话语极其恶毒,直接将沈清言定位成了骗子和精神病患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