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的维修记录仿佛带着温度,林峰几乎可以确定,孙守财就是内部的关键人物。
但他并没有立刻采取行动。抓捕一个老吏容易,但要撬开他的嘴,找到赃银,挖出同伙,就需要策略。
他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孙守财这个人,为他“量身定制”一个审讯方案。
这就需要进行心理侧写。
林峰闭上眼,将所有关于孙守财的信息在脑海中汇总、分析:
年龄: 五十八岁。这个年纪的人,通常求稳,思想保守,若非被逼到绝境,绝不会铤而走险。
职业: 银库库吏三十年。意味着他极其熟悉并且很可能对这个地方有某种程度的“归属感”甚至“占有欲”,同时长期按部就班的工作也养成他谨慎、细致的性格。
档案评价: “勤恳、老实、寡言”。说明他本性不坏,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可能朋友不多,有事习惯闷在心里。
家庭状况: 妻子多病,女儿重病返家,急需巨款。这是他作案的核心动机,家庭是他最大的软肋。他盗窃并非为了自己享乐,而是为了救女儿的命。这会使他内心充满矛盾和负罪感。
行为特点: 近期焦虑、走神、试图借高利贷。说明他内心承受着巨大压力,并非冷血罪犯,道德感并未完全泯灭。
作案手法: 利用职务之便,精心策划,寻找隐秘暗道,使用巧妙机关而非暴力。符合其谨慎、熟悉业务、善于利用规则漏洞的特点。
综合以上分析,林峰在心中勾勒出孙守财的心理画像:这是一个被逼上绝路的可怜人,而非穷凶极恶的惯犯。他性格内向压抑,内心正承受着巨大的道德压力和恐惧。他的弱点是对家庭的深厚感情,尤其是对垂危女儿的爱。他的防线可能看似坚固(谨慎、寡言),但突破口也恰恰在于此——他的软肋和未泯的良知。
对付这样的人,高压、恐吓、甚至刑讯,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只会让他因恐惧而更加封闭。
最好的策略,是攻心为上。
首先要让他明白,事情已经败露,抵抗毫无意义。
然后,要巧妙地利用他的负罪感和对家人的爱,给予他一丝悔过和救赎的希望,甚至可以为他的家人争取某种程度的保障(当然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从而击垮他的心理防线,让他主动配合。
制定好策略后,林峰决定不再等待去柳河镇调查的人回来,而是立刻准备对孙守财进行讯问。
但他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和地点,不能是公开审讯,那样会让他感到羞辱和绝望。最好是一个相对封闭、安静的环境,便于进行心理攻势。
他让王铁柱去将孙守财“请”到百户所一间安静的讯问室,并特意嘱咐:“态度客气些,就说有些关于银库结构的问题需要请教他,不要吓到他。”
王铁柱虽不解,但还是照做了。
与此同时,被派往柳河镇调查的锦衣卫快马加鞭,赶到了孙守财女儿嫁入的村庄。
经过一番秘密打听,得到了令人心酸的消息:孙女确实病重,是一种罕见的痨病(肺结核),需要名贵药材吊着命,花费巨大。
其夫家贫寒,早已放弃,甚至有意休妻。
孙守财前些日子确实送来了一笔钱,大概五十两银子,暂时缓解了病情,但仍是杯水车薪。
村民们都说,老孙头不容易,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更重要的是,调查的锦衣卫心思缜密,还打听到一个关键信息:那笔五十两银子,并非现银,而是孙守财拿去了一张当票!据说是一块祖传的玉佩,死当了五十两!村民们还感慨,老孙头祖上看来也阔过,还有这等好东西。
这个信息被迅速记录,并以最快速度带回云州府。
安静的讯问室内,只有林峰和孙守财两人。
王铁柱守在门外。
孙守财坐在凳子上,双手紧张地搓着膝盖,低着头,不敢看林峰。
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苍老,眼窝深陷,脸上布满愁容和疲惫,身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公服。
林峰没有坐在主审位,而是拉过一张凳子,坐在他对面,语气平和:“孙老先生,不必紧张。今日请你来,主要是银库结构有些疑难之处,想向你这位老前辈请教一下。”
孙守财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声音干涩:“大人请问,小老儿知无不言。”
林峰先是问了一些关于银库通风、排水、地龙系统的常规问题,孙守财回答得中规中矩,但眼神始终躲闪。
突然,林峰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问道:“孙老先生在银库三十年,可知道银库底下,除了地龙管道,还有没有其他的通道或者暗渠?比如…前朝或者更早时候遗留下来的排水暗沟之类的?”
孙守财的身体猛地一僵,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嘴唇哆嗦着,半晌才艰难地说道:“没有,银库地基牢固,不曾有什么暗沟。”
但他的反应,已经彻底出卖了他。
那瞬间的惊恐和慌乱,没能逃过林峰的眼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