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结合原主的记忆(对赌坊放贷、收债的一些模糊了解),以及前世特种兵破译密码的经验,进行逻辑推演。
关键点: 公堂上和老孙头看到的异常账目,以及那份油纸包里的真实贿赂记录,为他提供了宝贵的参照坐标!
他迅速翻到记录“腊月初八”的那一页(根据目录页的日期索引找到)。
果然,上面写着:
“腊月初八,收黑鱼三十尾,银贰佰叁拾两。记:码头孙。”
旁边,用另一种稍淡的墨迹写着:“实收:壹佰柒拾两。支:虾油十坛,银陆拾两。”
林峰目光如炬。
对比公堂上看到的明账“收三爷利钱贰佰叁拾两,实收壹佰柒拾两,抽水陆拾两”,以及老孙头看到的林峰欠款页“加利三十两(墨色深)”、“抽水十五两(被涂掉)”。
破译!
“收黑鱼三十尾,银贰佰叁拾两” = 表面记录收入利钱230两。
“实收:壹佰柒拾两” = 赌坊实际入账170两。
“支:虾油十坛,银陆拾两” = 支付了60两出去(对应涂改的“抽水陆拾两”)。
但差额60两(230-170)并未真正作为“抽水”支出,而是被“支虾油”的名义掩盖了真实去向!
那么,“虾油”代表什么?联想到油纸包里给吴良的贿赂…“虾油”很可能就是代指贿赂给吴良的钱!
再看林峰自己的欠款记录(翻到相应页):
“腊月初八,欠:泥鳅三十条。”
下面一行小字,墨色稍深:“清:十五尾。余:三十条。”
林峰眼神一凝!
“欠:泥鳅三十条” = 他欠了“泥鳅”三十条(单位不明)。
“清:十五尾” = 清偿了十五尾(墨色深,后加的)。
“余:三十条” = 剩余欠三十条(这数字明显对不上!欠30,清15,应余15,为何写余30?)。
结合老孙头看到的“加利三十两(墨色深)”、“抽水十五两(被涂掉)”。
破译!
“欠泥鳅三十条” = 原主旧欠50两(假设“泥鳅”代表某种债务单位,比如1条=1两?但数字对不上)。
腊月初八,本应“清”掉某种款项(可能是利息或抽水),但账目被篡改:真实情况是“抽水十五两”(被涂掉),却被篡改成“加利三十两”(墨色深)。
所以,“清:十五尾”很可能对应被涂掉的真实“抽水十五两”。
而“余:三十条”这个明显错误的数字,恰恰暴露了篡改!原本欠50,抽水15,应余35?但被强行记成“加利三十两”后,欠款变成了80两!所以“余三十条”很可能是指篡改后新增的“三十两”欠款(加利)。
单位是“条”,与前面的“泥鳅”单位一致。
林峰豁然开朗。
密码的核心在于物品代指债务类型或对象,数量代指金额,而“收”“支”“欠”“清”等动词代表资金流向。
“黑鱼” = 高利贷本金收入?
“红虾” = 日常开支?
“青蟹” = 大额贿赂支出?(如给吴良的虾油?)
“白米” = 正常经营支出?
“泥鳅” = 赌客欠款?
“虾油” = 特指贿赂给吴良的钱款!
“尾”、“斤”、“篓”、“石”、“条”、“坛”…这些量词,很可能就是金额的单位(两、钱、文)的隐晦代指。
需要找到转换比例。
林峰精神大振。
虽然身体濒临极限,但大脑却因为破解密码的关键而异常亢奋。
他忍着剧痛,借着微弱的月光,如饥似渴地翻阅着黑皮账本,对照着油纸包里的真实贿赂记录,寻找更多的规律和对应关系,试图彻底破译这套密码!
账本上的“鱼虾蟹米”,在他眼中逐渐褪去伪装,显露出其下隐藏的、触目惊心的金钱罪恶网络。
每破译一条记录,就离彻底掀翻张癞子和吴良更近一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窗外的天色,似乎有了一丝极淡的灰白。
黎明将至。
而一场更大的风暴,也正在这破译密码的沙沙翻页声中,悄然酝酿。
喜欢锦衣卫:从小捕快杀到锦衣卫头子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锦衣卫:从小捕快杀到锦衣卫头子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