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汽车的引擎在省府客运站门口发出最后一声沉闷的喘息,苏衍攥着布包的指节终于松了些。布包内侧缝着爷爷连夜写的地址,字迹因虚弱而有些潦草,却每一笔都透着郑重——“省府鼓楼巷三号,玄学协会”。车窗外的热浪裹着陌生的喧嚣涌进来,与青溪市老宅的静谧截然不同,他下意识摸了摸胸口,坎水玉佩贴着肌肤,传来一丝清凉的慰藉。
布包里的东西不多,却样样是苏家的根基:线装本《周易本义》的纸页已泛黄,边角被爷爷翻得卷了毛;玄龟印用锦缎裹着,沉甸甸的压在包底,是离开前爷爷颤巍巍塞进他手里的,说“见印如见人,协会里有人认得”;还有半张先天八卦镇厄图碎片,夹在《周易本义》的坎卦篇里,图上的朱砂纹路在阳光下泛着极淡的红光。苏衍深吸一口气,将布包甩到肩上,抬头望向客运站对面的街景——青石板路蜿蜒向深处,两侧是骑楼商铺,红木招牌上的“绸缎庄”“笔墨斋”与霓虹灯管的“手机维修”“奶茶店”错落排布,挑着糖画担子的小贩吹着麦芽糖,甜香混着汽车尾气飘过来,陌生又鲜活。
按地址寻去,鼓楼巷藏在繁华街巷的尽头,巷口立着块青石碑,刻着“鼓楼巷”三个篆字,碑脚爬着青苔。往里走百余步,一座朱红大门的院落赫然出现,门楣上悬着黑底金字的匾额,是启功体的“玄学协会”,笔力遒劲。门旁两尊汉白玉石狮昂首而立,眼珠嵌着黑曜石,在午后阳光下泛着冷光;檐角悬挂的铜铃无风自动,“叮铃”声清越,竟压过了巷外的喧嚣。苏衍心头一凛,这院落的气场与老宅截然不同,庄重中透着隐隐的威慑力,显然是懂风水的人布过局的。
他刚要抬脚迈过门槛,两名身着灰布短褂的门卫突然上前,左手边的门卫斜睨着他肩上的旧布包,指尖弹了弹门柱上的朱漆,语气带着几分不屑:“站住,干什么的?”
“我找玄学协会的赵伯,这是我爷爷让我来的。”苏衍停下脚步,尽量让语气平和。他记得爷爷叮嘱过,省府不比青溪,行事要谨慎。
“赵伯?”右手边的门卫叉着腰,腰间的铜哨子晃悠着,“赵执事也是你想见就见的?有引荐信吗?”见苏衍摇头,他当即嗤笑一声,往门内瞥了瞥,“乡下来的吧?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玄学协会不是菜市场,没引荐信就别在这儿耽误事,赶紧走。”
苏衍眉头微皱:“我有信物,是苏家的玄龟印,你们可以去问问赵伯。”他说着就要去掏布包里的锦缎包裹,左手边的门卫却伸手按住了他的手腕,力道不小:“少来这套!什么龟印蛇印的,骗子我们见多了,再不走我们就不客气了!”
手腕被攥得生疼,苏衍的火气也上来了。他自小在老宅长大,虽未正式入世,却也没受过这种轻视。但他想起爷爷“避事不惹事”的嘱托,还是压下怒意,挣开门卫的手:“我不是骗子,你去通报一声,就说青溪苏家苏衍求见,赵伯自然知道。”
“还挺嘴硬!”右手边的门卫撸起袖子,就要上前推他,就在这时,一道清脆的女声从巷口传来:“住手,别误了正事。”
苏衍抬头望去,只见巷口走来一名身着青色暗纹旗袍的女子,二十出头的年纪,乌黑的长发挽成发髻,插着一支碧玉簪。她左手托着个巴掌大的青铜风水盘,盘面刻着先天八卦纹,指针在阳光下泛着银光;右手提着个食盒,旗袍下摆随着脚步轻扫地面,露出一双绣着兰草的布鞋。女子走到近前,目光掠过苏衍周身,风水盘的指针突然逆时针旋转起来,发出细微的“嗡嗡”声。
她停下脚步,指尖虚虚划过苏衍的眉心至丹田,动作轻盈却带着一股专业的气场。苏衍只觉周身的坎水气场被一股温和的力量触动,胸口的玉佩微微发烫。女子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舒展开,看向门卫道:“这是青溪苏家的后人,你们拦错人了。”
“林小姐,这小子没引荐信……”左手边的门卫有些迟疑,显然对女子颇为忌惮。
被称作林玥的女子没理会门卫,转而看向苏衍,语气平和却带着笃定:“阁下身负坎水正脉,周身隐有玄龟印的祖气,卦象属‘坎位藏珍’,想必就是苏老爷子让来的苏衍吧?”
苏衍又惊又喜,他没想到竟有人能仅凭观察就认出自己的身份,还点出了玄龟印。他连忙点头:“正是,我是苏衍,请问姑娘是?”
“堪舆派林玥。”林玥侧身让开门口的位置,示意他进门,“赵伯一早就让我们留意,说青溪苏家会有人来。跟我来吧。”
门卫见状不敢再拦,讪讪地退到一旁。苏衍跟着林玥跨过门槛,才发现院落比门外看起来大得多。进门是座影壁,上面刻着后天八卦图,青瓦覆顶,墙角种着几株翠竹;绕过影壁,是条鹅卵石铺成的小径,两侧摆着石桌石凳,几名身着各色道袍的年轻人正在切磋罗盘技法,见到林玥都纷纷问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