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启程,果见几名华英派弟子候在道旁。
见华紫嫣与苏晋中,上前草草见礼,神情倨傲。为首两人更是目光睥睨,对华紫嫣这位掌门千金视若无睹,门派内斗之炽烈,已如沸汤。
杨锦几人自是不知,这两人确有跋扈的底气,皆非等闲之辈。
一人身材魁梧,筋肉虬结,背负一对乌沉沉的金刚戳,正是域北赫赫有名的“大力金刚”武琼,双戳重逾八十斤,挥舞起来开碑裂石,触之非死即伤;
另一人面容俊朗,风姿如玉,却是江湖人称“玉面散人”的陈海信,此人得世外高人传授左右互搏奇术,双手使剑,攻守兼备,剑招互补,几无破绽,在域外罕逢敌手。
此等人物乔装混入华英派,所图必大。
一路山明水秀,远峰叠翠,近溪潺潺,杨锦心境也随之开阔。
晌午时分,已入庐州城。城内古意盎然,行人步履从容,少了几分商贾喧嚣,多了几分江南水乡的静谧雅致。
离城不远,便见一座青翠小山,不高却灵秀。沿山路而上,一片开阔平地映入眼帘,约百亩之广。
亭台楼阁掩映其间,远处屋舍连绵。行不多时,一座巍峨大门耸立眼前,匾额上“华英派”三个大字遒劲有力。
高墙环绕,院内飞檐斗拱,花木扶疏,气象万千,足见昔日鼎盛。
门前四名弟子肃立,见苏晋中与华紫嫣归来,躬身行礼。
杨锦随苏晋中穿廊过院,来到一处清幽院落。
苏晋中引杨锦至一雅致客房安顿,便匆匆去禀报三师叔华思锐。
华紫嫣早已按捺不住,跑去拜见母亲。留下华尚武陪伴杨锦,客房窗明几净,壁上字画清雅,透着一股书卷气。
不多时,苏晋中引一人前来。此人身形魁梧,面容敦厚,约四十许岁,正是三当家华思锐。
虽听苏晋中提及新掌门年少,但亲眼见到杨锦如此年轻,华思锐仍是一怔,实难想象此子竟能在不到一年间,将归一剑法练至可与大哥华九天比肩之境。
他疑惑地看向苏晋中,苏晋中重重颔首,眼神笃定。
华思锐按下心绪,抱拳深揖道:“华英派华思锐,拜见掌门人!”
杨锦连忙还礼:“华前辈折煞晚辈,杨锦愧不敢当!”
两人落座,杨锦将韦一公所托和盘托出。华思锐见少年仪表不凡,言谈谦逊,心中渐喜,却又忧虑其年纪太轻,江湖阅历尚浅,恐难驾驭掌门重任。
杨锦察言观色,不卑不亢道:
“晚辈与紫嫣同辈,斗胆称您一声华师叔。杨锦初涉江湖,本不敢觊觎掌门之位。然受前辈重托,不敢失信,故冒死前来。
望华师叔鼎力相助,共度难关。
日后门派事务,仍需师叔费心打理。” 言语间既表明来意,又示以倚重。
华思锐见杨锦不恋权位,且知进退,心中暗许,正色道:
“掌门言重!辅佐掌门,重振华英,乃思锐分内之事。若大哥尚在,我早已逍遥山野了。”
互通心意后,华思锐便详述门派现状:
“二师兄华青海与四师弟华飞虎把持大权,五师弟首鼠两端,待价而沽。
掌门虽持信物归来,彼等未必认账,贸然现身,恐遭暗算。且江湖中觊觎归一剑法者众,需得万全之策。”
杨锦看向苏晋中,道:“苏大哥路上已有提及,听闻他们欲以比武定掌门?不知二师叔功力如何?”
华思锐叹道:“二师兄功力与我伯仲之间。更兼网罗多位长老,又以重金招揽不少江湖好手入其门下,其中不乏能人异士。
其势已成,欲夺掌门之心路人皆知,此番比武,恐是志在必得。”
杨锦神色镇定:
“师叔,既然无法阻止,何不将计就计?待比武之日,我于众目睽睽之下夺魁,再亮掌门令牌。
以实力与道义并重,当可服众。届时再行分化瓦解之计。”
华思锐虽觉此法有些冒险,但眼下别无良策,此计或可一搏。
心中对杨锦评价又高一层:此子年纪虽轻,却有胆有识,处事果决。
由他正面迎敌,自己从旁策应,或许真能挽狂澜于既倒。遂欣然道:
“谨遵掌门安排。”
喜欢天剑奇侠传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天剑奇侠传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