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伏羲基地的专家研讨会场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深海。
冷气开得很足,但每个人都觉得胸口闷得慌。白天的实验结果像一块巨石,压在所有人的心头。
那惊艳的1.2秒带来的震撼,已经被后面那场干脆利落的失败冲刷干净。留下的,只有对Z箍缩技术路线的疑虑和失望。
劳伦斯教授清了清嗓子,站起身。他整理了一下领带,开始为这次考察做总结陈词。
“女士们,先生们,”他的声音在大厅里回响,“经过这两天的实地考察和数据观摩,特别是今天下午的中功率测试,我想,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坐在对面的秦卫兵和龙国专家组,眼神中流露出居高临下的遗憾。
“龙国的同行们在材料学和工程学上取得了令人敬佩的成就,烛龙装置本身是一件工程学的奇迹。但是,”
他加重了语气。
“物理规律是无法逾越的。Z箍缩技术固有的香肠不稳定性和扭曲不稳定性,如同悬在它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今天下午的实验,清晰地证明了,即便使用了再先进的材料,再精密的控制,这柄剑也终将落下。”
“因此,我代表专家团的主流意见认为,虽然展现了惊人的工程能力,但其技术路线前景黯淡,目前来看,不具备商业化聚变应用的可行性。”
“我将在稍后起草的报告中,详细阐述我们的观点。”
他的话音落下,漂亮国专家阵营中响起一阵低沉的附和声。
许多中立国家的专家也面露惋惜,轻轻点头。这个结论,符合教科书,符合逻辑,符合他们对物理学的认知。
秦卫兵面沉如水,一言不发。
他身边的马英昆等人则是满脸不甘,嘴唇紧抿,却又找不到任何强有力的论据来反驳。毕竟,失败的事实就摆在眼前。
会议似乎就要在这样一种盖棺定论的沉闷氛围中结束。
就在劳伦斯准备说出散会的前一秒。
“我不同意。”
一个清冷而坚定的声音,不大,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瞬间划破了凝固的空气。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转向声音的来源:那个从始至终都异常沉默的年轻天才,文若宇。
他缓缓站起身,平静地看着一脸错愕的劳伦斯,然后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了会议室前方的电子白板上。
“我要求发言。”
劳伦斯皱了皱眉,但还是点了点头。他想看看,这个被伯恩斯寄予厚望的信使,能说出什么花来。
文若宇没有走向发言席,而是径直走到了白板前。
他拿起一支电子笔,没有开场白,只是背对着所有顶级物理学家,开始在白板上书写。
他写的不是文字,而是一行行令人目眩的复杂数学公式。张量分析、非线性动力学方程、流体力学模型,那些符号在他的笔下流淌而出。
“劳伦斯教授说得对,”他一边写,一边头也不回地说道,声音清晰而冷静。
“下午的实验,的确是一场失败。而且我可以断言,沿着他们现有的思路走下去,无论重复多少次,结果都只会是失败。”
这番话让龙国专家们脸色一变,而劳伦斯等人则露出了“你看,连你们自己人都这么说”的表情。
然而。
文若宇的下一句话,却让所有人的表情都凝固了。
“但是,这失败并非终点,它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他的笔尖在白板上飞舞,用一连串令人瞠目结舌的推演,开始复现白天实验中,那段导致等离子体崩溃的高阶寄生振荡。
他没有使用任何实验数据,仅仅依靠纯粹的理论,就将那个振荡的频率、幅度和衰变模式,完美地重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会场内,鸦雀无声。只剩下电子笔划过白板的沙沙声,和越来越粗重的呼吸声。
专家们一个个都坐直了身体,前倾着,死死盯着白板上那些他们熟悉又陌生的公式。他们发现,文若宇的理论,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们从未想象过的一扇门。
“你们看,”文若宇的声音因发现真理而兴奋,“这种混沌现象并非缺陷,更不是敌人!它是一种可以被驾驭、被利用的能量形态!是Z箍缩在超临界状态下,为维持自身存在而衍生出的自组织结构!”
他猛地转身,目光灼灼地看着台下已经呆若木鸡的众人,抛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构想。
“我们一直以来的思路都是抑制它、消灭它!这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去拥抱它、利用它!正如高明的骑手,并非要杀死烈马,而是要驾驭它的力量!”
他再次转身,在白板上画出了一个更加复杂、更加诡异的数学模型。
“我的构想是,通过引入一个精确计算、与之共轭的负反馈混沌场,让这两种混沌形态在更高维度上形成对冲和耦合!它们会像两支盘旋共舞的芭蕾舞演员,在动态中达成一种完美的、绝对的稳定!这才是Z箍缩技术真正的终极形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