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如山。
当秦卫兵带着最高军事委员会签署的授权文件回到伏羲基地时,整个基地已经进入了一种奇特的战时状态。
外部防御等级提升到了最高,但内部,一切如常,甚至比平时更加平静。所有核心人员都接到了最严厉的封口令,关于国际专家团将来访的消息,被严格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战术指挥中心,秦卫兵站在一块巨大的空白智能战术面板前。
他没有立刻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客人们设计那场惊天大戏的剧本,而是先做了一件事。
“女娲,调出编号734-B的封存应聘档案。”
“指令确认。调取档案:文若宇。”
冰冷的电子音响起,文若宇那份堪称完美的简历,再次出现在屏幕上。长达数页的顶级期刊论文列表,以及各国顶尖实验室的邀请函。
秦卫兵的手指在屏幕上划过,直接跳过了这些足以让任何一个机构的人事部门主管欣喜若狂的内容,将页面一直拉到最下方。
那里,有一个几乎不会有任何人注意的栏目。
业余补充研究方向。
通常,学者们会在这里写一些自己感兴趣但尚未深入的领域,以显示自己知识面的广博。
文若宇的简历上,这一栏里只用小号字体写着一行极度冷僻的理论物理名词:“高密度简并态物质下的Z-Pinch不稳定性及湍流抑制研究”。
Z-Pinch,也就是Z箍缩。
一个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主流聚变界宣判了死刑的技术路线。
因为它存在固有的、无法克服的香肠和扭曲两种不稳定性,导致等离子体无法被长时间有效约束。
在托卡马克和仿星器大行其道的今天,几乎已经没有严肃的实验室会把资源浪费在这个方向上。
秦卫兵看着那行小字,又调出了西山酒店那场研讨会的录像,将画面定格在文若宇在白板上写下那个理论捷径的瞬间。
他指着屏幕上文若宇简历里的那行小字,又指了指研讨会录像里那个充满了诱惑的数学奇点,嘴角勾起冰冷而残酷的弧度。
“他给我们发了两次信号。”秦卫兵的声音很轻,却让站在他身后的马英昆和张工程师心生寒意,“一次是在应聘简历里,他告诉我们,他懂一条被废弃的路。一次是在研讨会上,他告诉我们,他有办法走通这条绝路。”
“他以为自己在出题,在一步步引导我们走进他的逻辑。那么,我们就用他出的题目,来给他写一份专属的标准答案。”
秦卫兵转过身,看着两位已经须发斑白的技术元老,下达了第一个指令。
“老张,马老师,请君入瓮计划的第一步已经明确了。我们这次对外技术演示的核心主题,就定为——Z-Pinch。”
“胡闹!”
话音未落,马英昆就第一个拍了桌子,反应异常激烈。这位一向儒雅的老科学家,此刻气得吹胡子瞪眼。
“秦卫兵,我不管你拿了谁的授权,但在技术问题上,我决不能同意!Z-Pinch?”
“那条技术路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大国证明是一条死路!”
“用一个过时的、根本行不通的、漏洞百出的东西作为我们技术演示的核心?”
“这是在把全世界的物理学家当傻子!只要是内行,一眼就能看穿这是个骗局!这是在侮辱对手的智商,更是在侮辱我们自己!”
张工程师也皱起了眉头,虽然没像马英昆那样激烈反对,但脸上的不赞同显而易见:
“秦总,马老师说得有道理。Z-Pinch的不稳定性是写进教科书里的,我们没办法凭空变出一个能稳定运行的Z箍缩装置。这戏……演不真。”
秦卫兵没有争辩,他知道,要说服这两位将毕生心血都奉献给科学的泰斗去造假,讲战略、讲大局是没用的,必须用他们能理解和信服的方式。
他走到自己的终端前,输入了一长串复杂的指令和密钥。
“女娲,解密红星-71号档案,访问权限:轩辕计划总工程师,授权码:C-X-T-001。”
一个标记着猩红色绝密-永久字样的档案,出现在主屏幕上。
档案的标题,让马英昆和张工程师同时愣住了。
《冷战时期红星聚变研究项目最终报告附录三——欺骗性威慑技术路线验证与评估》。
马英昆只看了一眼摘要,脸色就瞬间变了。
那份尘封了近半个世纪的档案,详细到令人发指地记录了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他们的前辈们,如何在资源极度匮乏、技术全面落后的情况下,硬是用有限的资源,构建了一整套看似完整、数据自洽、理论闭环,但实则从根基上就充满致命陷阱的“伪技术”体系。
他们甚至为此建造了一个小型的、能够短时间运行的实验装置,并不经意地泄露给了对手的卫星和情报人员。
这份伪技术报告,成功地将对手在一个次要技术方向上的研发资源,拖入了长达五年的泥潭,为龙国自己真正的核心技术突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