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的最后,项目总负责人用遒劲的笔迹写下了一句总结:
“科学,追求的是真理。但当科学被用作武器时,一个完美的谎言,就是最锋利的刀刃。”
马英昆沉默了。他看着屏幕上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前辈的名字,心中翻江倒海。
他没想到,在他们这些后辈学者看不到的地方,老一辈的科学家们,还曾走过这样一条布满荆棘与谎言的道路。
秦卫兵平静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马老师,我们现在要做的,和前辈们当年做的一样。我们不是要凭空变出一个能用的Z-Pinch,恰恰相反,我们要利用Z-Pinch固有的不稳定性。”
他走到战术面板前,开始飞快地书写。
“我们的剧本,分为三幕。”
“第一幕,奇迹。我们将向他们展示一个经过我们魔改的Z箍缩装置。它在低功率下,能够实现短时间的、前所未有的稳定运行。”
“我们会为此设计一套全新的电磁约束场和能量注入系统。这套系统在表面上看,解决了Z箍缩的香肠不稳定性,但实际上,却会引入一种更隐蔽、更致命的高阶寄生振荡。”
“第二幕,瑕疵。当功率提升到中等水平,这种高阶寄生振荡就会出现,导致等离子体约束效率大幅下降,甚至有崩溃的风险。”
“在普通专家看来,这是我们技术不成熟的证明,是一个巨大的失败。”
“但这个瑕疵的数学表征,将与文若宇提出的那个非线性混沌模型完美对应。他会是全场唯一一个,看懂了这个失败背后隐藏着巨大机遇的人。”
“第三幕,钥匙。”秦卫兵的笔尖重重地点在面板上,“我们将会在无意间,泄露一份失败的内部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会记录我们为了解决高阶寄生振荡所做的一切努力,但最终都失败了。”
“而报告中我们尝试过的一条错误的技术路线,恰好会给文若宇提供最后的灵感——那把修正他模型的钥匙。”
秦卫兵转过身,看着已经完全被他的构想镇住的马英昆和张工程师。
“我们将为他量身打造一个通往地狱的捷径。这条路上铺满了鲜花,布满了路标,每一个路标都指向他心中那个最完美的理论圣殿。”
“我们会让他相信,他凭借自己的天才,走通了我们没能走通的路,看到了我们没能看到的风景。”
“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设计一套最精美的理论,一套最完美的伪数据,一套最诱人的技术路径。
然后。
看着他,把这份致命的剧本,当成是自己最伟大的作品,亲手带回去,献给他的主子。”
“当他们举全国之力,按照这份完美图纸建造起一个通天塔的时候,我们只需要轻轻按下那个早已埋好的、名为高阶寄生振荡的引爆器。”
秦卫兵的声音落下,整个指挥中心,死一般的寂静。
马英昆看着面板上那套环环相扣、狠辣绝伦的计划,只觉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这已经不是技术欺骗了。
这是以整个聚变科学为武器,发动的一场诛心之战。
马英昆嘴唇翕动,想说什么,却发现任何基于科学伦理的反驳,在这场无声的战争面前都显得如此苍白。
他看着秦卫兵,这个年轻人的眼神里没有狂热,只有一种近乎绝对零度的平静。
秦卫兵似乎看穿了他的挣扎,补充道:
“马老师,我们不是要证明它能行,而是要证明它看起来能行。我们要用最前沿的理论和最完美的实验数据,去包装这条死路,让它看起来像是能颠覆现有聚变格局的革命。”
“文若宇留下的捷径是钥匙,而我们,要为他打造一把只属于他的,通往深渊的锁。”
最终。
马英昆闭上了眼睛,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的挣扎已然被一种沉重的决然所取代。
他朝秦卫兵缓缓点了点头:
“我明白了。这不是技术验证,这是一场……认知作战。”
得到两位技术元老的默许,整个战术指挥中心仿佛一个沉睡的巨人被唤醒。
核心人员立刻行动起来,无数指令流向伏羲基地的各个部门。他们将要用毕生所学,倾尽所有智慧,去打造一个人类科技史上最昂贵、最逼真的海市蜃楼。
张工程师坐在自己的控制台前,双手在键盘上快得带出了残影,复杂的物理模型在屏幕上飞速构建。他嘴里忍不住嘀咕:
“我这辈子居然要用诺贝尔奖级别的算力来造假……我导师知道了能把我从坟里爬出来逐出师门。”
旁边一位负责数据校对的年轻助手压低声音接话:“张工,别这么说。但如果这个计划成功了,您……可能得诺贝尔和平奖。”
鼎沸的人声中,秦卫兵悄然退到一旁。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块显示着文若宇简历的屏幕,最后看了一眼照片上那个自信而睿智的学者,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低语:
“文教授,我为你准备了一场专属的学术报告会,希望你……能听懂其中的深意。”
与此同时。
千里之外的首都,一封措辞严谨正式的外交照会,通过加密渠道被送到了漂亮国驻龙国大使馆。内容简单直接,不带任何多余的情绪:
“龙国接受贵方关于派遣国际专家团考察我方聚变研究进展的提议,并诚挚邀请观察团来访。”
喜欢开局反重力,国家求我造航母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开局反重力,国家求我造航母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