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龙二号的驾驶舱内,秦卫兵的眼前是一片幽蓝色的数据瀑布。
不同于T-1百吨王简洁的驾驶界面,这里的控制台更像是一个生物学家的显微镜工作台。正前方的主屏幕上,实时构建出三维地质模型,岩层的每一条裂隙与每一片应力集中区,都以不同颜色和深浅被清晰标注。模型的精度,达到了厘米级。
“地质雷达,超声波阵列,高能粒子探测……三者数据融合,启动游走模式。”秦卫兵的指令通过神经连接直接下达。
他没有选择那种最直接也最暴力的垂直掘进。那台沉默的钢铁巨兽在地下深处,开始了一场优雅的“漫步”。它像一条拥有智慧的远古巨龙,灵巧地避开所有被标记为深红色的高应力区域,沿着岩层间天然存在的脆弱结构带,悄无声息地向前滑行。
昆仑基地的临时指挥中心里,死一般的寂静。
巨大的全息投影屏幕上,代表着地龙二号的那个绿色光点,没有像他们预想中那样笔直向下,而是划出了一道道柔和却又令人费解的弧线,精准地绕开了一个又一个模型中标注出的地质陷阱。
“它……它在躲避!它在主动规避应力集中点!”头发花白的石坚院士,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他指着屏幕,手指剧烈地颤抖着,“你们看这个轨迹!它每一次转向,都选择在地层剪切力最小的接触面上!它的地质扫描精度,至少……至少比我们最先进的军用设备高出两个数量级!”
他身边的张敬业工程院院士,死死盯着另一块分屏上的数据,那上面显示的是地龙二号沿途的岩壁状况。
“不止是躲避,”张敬业的声音干涩,“他在重塑。你们看,这是一种高分子聚合泡沫,从机体后部释放,在接触岩壁后的3.7秒内完成发泡和固化。固化后的强度……超过了C200混凝土三倍以上!他不是在单纯地挖一个洞,他是在一边掘进,一边为整个不稳定的地质结构,重新构建一条坚固的‘主动脉’!”
破坏者?不。
在场的专家们脑海里同时浮现出一个更贴切的词:创造者。
秦卫兵的操作,已经完全超出了“工程”的范畴。
他一边以惊人的速度向地心深处挺进,一边用这种特殊材料,将他走过的每一寸脆弱通道,都变成了一条坚不可摧的地下长廊。他不是在给这片濒临崩溃的大地增加伤口,而是在给它做一台史无前例的血管支架手术。
高建军站在人群的最前方,背在身后的双手不知何时已经松开。他看着那个绿色光点以一种恒定的、充满自信的速度,不断逼近模型最深处的红色危险区,心脏的跳动仿佛都与光点的移动同步了。
他戎马半生,见过太多奇迹,指挥过太多绝境中的战斗。可眼前这一幕,却让他感到灵魂深处的渺小。这不是人力可以达成的伟业,这更像是……神迹。
不到三个小时。
当指挥中心墙上的时钟,时针仅仅转过一个微小的角度时,屏幕上响起了清脆的提示音。
“已抵达核心塌陷区。”
秦卫兵的视角中,地龙二号前方的超强度探照灯驱散了亿万年的黑暗。一个巨大的地下空洞呈现在眼前。空洞的中央,那台承载着龙国未来能源希望、重达三百吨的“祝融之心”核心机,正被几根扭曲断裂的合金支架勉强悬吊着。
它的下方,是深不见底的漆黑,偶尔能听到隐约的水流声。那是昆仑山脉深处的地下暗河。核心机的一角,已经出现了肉眼可见的金属疲劳裂痕,仿佛下一秒就会彻底断裂,坠入无尽深渊。
然而。
就在秦卫兵准备执行精细抓取方案的瞬间,一阵突如其来的剧烈震动,毫无征兆地从地层深处传来!
“警报!检测到3.2级微震!应力结构突变!”驾驶舱内,刺耳的红色警报响彻,屏幕上的地质模型疯狂刷新,代表“祝融之心”周围岩壁的数十个数据瞬间由绿转红!
指挥中心里,恐慌瞬间炸开!
“二次塌方!是微震!快看核心机!”石坚失声惊呼。
屏幕上,那根最关键的、也是最后一根尚在承重的合金支架,在震动中发出了令人牙酸的悲鸣,随后“咔嚓”一声,应声而断!重达三百吨的“祝融之心”,失去了最后的束缚,猛地向下方无尽的黑暗深渊沉去!
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
秦卫兵的眼神在那一刻凝缩到了极致。没有丝毫犹豫,原定的优雅方案被瞬间舍弃。他的指令快过思考,如同本能。地龙二号腹部数十个舱门爆开,但从中伸出的不再是温柔的触手,而是数十道闪烁着高能电光的金属长鞭!
“紧急固定程序!超频模式!”
这些柔性抓取臂展现出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一面,它们如同被赋予生命的闪电,在不到0.5秒的时间内,以违反物理常识的角度,瞬间弹出并死死咬住即将崩落的岩壁和“祝融之心”断裂的支架残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