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心头黯然。
他本欲日后夺回座次,但圣人既已开口,谁敢违背?
他冷冷瞥向准提。
鸿钧又道:“吾此次讲道三千年,所讲为大罗之道。
尔等能悟多少,皆凭己身。”
言罢,鸿钧不再多言,开始讲述大道真言: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为万物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曰大……”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负阴抱阳,生天地,生仙圣,皆自道生,生生化化,妙无穷尽。”
“何为大罗?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圣人讲道,天降金花,地涌金莲,仙音袅袅,龙吟凤舞,异象纷呈。
通天听得入神。
前世他曾阅《道德经》,或因如此,闻大罗之道时,昔日诸多困惑豁然开朗。
鸿钧先述大罗根本,再论破境之法。
如此讲道,一晃千年。
殿中诸神沉浸道韵,如饮琼浆。
能入紫霄宫者,皆具大罗之资。
若非如此,他们也不会来到紫霄宫。
此时通天正在专心听讲。
他不仅能迅速领悟鸿钧所述的道法,更能举一反三,将所闻化为己用。
这让鸿钧不由得对他多看了一眼。
早在天渊时,鸿钧便留意过通天。
如今的他,与从前在昆仑山传道时跟随修炼的三清之一已大不相同。
那时,通天的悟性远不及如今。
三清之中,对道法领悟最高的,一向是身为老大的老子。
而今通天竟然后来居上,令鸿钧颇感惊喜。
尤其通天已经奠定道心,今后准圣境界之前的任何层次,他都能轻易突破。
鸿钧愈发觉得通天有趣,于是神念微动,手中造化玉蝶一闪,试图推演通天的过去与未来。
玉蝶很快映照出他的过往,可未来却是一片朦胧,难以窥见。
“天机果真难测。”
鸿钧心中默念。
通天浑然不觉鸿钧正在观察自己,只一心解析鸿钧所讲的道法。
每次听到新的内容,都令他兴奋不已,收获也与旁人不同。
鸿钧继续讲道。
大罗之道涵盖三千法则,讲起来可历经千百万年。
但鸿钧只择适合洪荒诸神的部分传授。
他的圣音在紫霄宫内回荡,如立体之音传入每位听者耳中。
有人听得如痴如醉,有人大笑不止,还有的嚎啕大哭,泪流满面。
前来此地的洪荒先天神只、神灵、神兽与神圣,天赋根脚皆属不凡。
然而道法感悟与天赋并非同途,因此有人欢喜,亦有人愁。
坐在紫霄宫前排的修士,如西王母、东王公、镇元子、帝俊、太一、红云、冥河、鲲鹏、伏羲等,对鸿钧所讲道法皆能轻松领悟。
通天及三清更是不在话下。
但后排的神灵便不同了。
“灵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究竟是何意?”
“我也不明白!”
“太难了!”
“这一句我实在不懂!”
后排几位修士焦急得几乎要哭出来,而前排修士却各有收获。
通天觉得这再简单不过——不就是人依地而行,地依天而行,天依道而行,道循自然吗?总之,修行不可逆天而为。
鸿钧见通天频频含笑,忽然加快了讲道的语速,所讲内容也更加深奥晦涩。
这一下,可苦了不少洪荒修士。
老子、元始、女娲、伏羲、接引、准提这第一梯队尚能跟上;东王公等第二梯队已开始吃力;至于第三梯队,更是抓耳挠腮。
随着道法愈发深邃,能听懂的修士也开始头脑发胀,有的甚至想着想着便昏睡过去。
诸神心中纷纷感叹:“大罗之道,竟如此艰难?”
鸿钧却不会因他们不解而停下。
转眼间,千年光阴又悄然流逝。
一种又一种大罗道义、奥义与法则,被他娓娓道来。
就连老子、元始以及接引准提也感到难以承受。
老子只能勉强支撑着继续听讲。
接引和准提此刻完全茫然失措。
鸿钧圣人讲道速度极快,法理又极为深奥,他们根本听不明白其中的内容。
为何无法理解!
我是何人!
我在此做什么!
我不是前来听道的吗?
……
他们完全无法领悟后续的道法。
而通天却听得全神贯注、兴致勃勃。
通天明白鸿钧所讲授的内容。
鸿钧正在阐述突破至大罗金仙的三千种可能途径。
当听到第二千九百种方法时,
通天感到头脑有些发胀。
如果再继续听下去,恐怕也难以支撑。
但为了完整领悟这三千大罗之道,
通天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真是精妙!”
鸿钧言毕,继续讲道,并且再次加快了速度。
通天紧随鸿钧的节奏,丝毫不落。
两人仿佛在相互较量,谁也不肯停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