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僧人善意建议道,随后便继续低头清扫落叶,仿佛方才的对话只是日常修行的一部分。
“多谢法师指点。”
王举再次诚恳道谢,不再打扰僧人清修,转身融入街道上往来的人流之中。
“我身披衲衣,初临佛土,便恰逢其会,被这静休期绊住脚步,不得不于此地停留……”
“这莫非正是冥冥中的一丝缘法牵引?”
王举心中想着,徒步而行,同时也留意着街道两旁悬挂的幌子或招牌。
佛城之中的客舍,也多带有佛门特色,名称诸如“清凉精舍”、“菩提苑”、“一心客栈”等,建筑风格也多为清净雅致,少有浮华喧闹之所。
走了一阵,他寻了一间看起来颇为干净整洁、气息也相对宁静的“安居寮”走了进去。
寮主是一位面色和善的中年居士,见王举身着衲衣,气度沉凝,便知是修行之人,态度十分客气。
办理入住并无太多繁琐手续,只需登记一个名号及大致来历便可。
在佛土,住客栈,连籍符都不需要,管理比青冥仙朝要宽松的多。
此间差异,根源在于统治理念之根本不同:
仙朝重“治”,通过严密的户籍、身份制度与律法,构建秩序,防范风险,维持统治。
而无相佛土,重在“化”。
其底气源于对自身佛法道韵的绝对自信。
任何心怀叵测、身负业障之人,在此地磅礴佛威与无处不在的佛法熏陶下,要么被潜移默化、收敛恶念,要么自行暴露、被佛土力量自然排斥或镇压。
其治理之基,更重于无形之化,仰仗共尊之信念与浩瀚佛韵所成之宏大场域,行那潜移默化之约束。
而非倚重那文书符箓、律令规章之有形桎梏。
故而,佛土之内,规矩虽多,却多是围绕修行本身设立,反而在身份稽查这类俗务上,显得异常宽松,甚至有些漠不关心。
只要遵守佛土基本戒律,不扰乱此间清净祥和,便可相对自由地活动。
……
喜欢骨之恶来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骨之恶来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