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青莲乡,沿着蜿蜒土路向西北而行。地势渐高,林木渐密。晨雾如轻纱般萦绕在苍翠的山峦之间,空气中弥漫着松针、泥土和野花的混合清气。李小白深吸一口,沁人心脾,胸中的烦闷似乎驱散了一丝。
戴天山,在原主的记忆里,是附近最高也最具灵秀之气的一座山。山中有道观,常有隐士高人出没。李白曾多次寻访一位据说颇有道行的隐士清虚子,可惜都无缘得见,徒留“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的怅惘。
山路崎岖,怪石嶙峋。李小白继承了原主强健的体魄,加上家传武术的底子,步履轻快。他尝试着默诵记忆中李白写戴天山的句子:“‘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随着诗句在心中流淌,一种奇妙的感应油然而生。他只觉得头脑瞬间清凉了许多,像是被山泉洗涤过一般。周遭山林的一切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风声的细微差别、水流的远近层次,甚至林间生灵的轻微动静……都无比鲜明地涌入他的感知。他甚至能清晰地“看到”前方十几步外,一株野百合在湿润的岩石缝隙中悄然绽放,花瓣上的露珠将阳光折射出微小虹彩。
“这种感觉……好奇妙。”李小白有些惊讶。他试着继续默诵:“‘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感知越发敏锐通透。不知不觉,他已登至半山腰一处相对开阔的平台。平台一侧是陡峭的崖壁,壁下深涧水声轰鸣;另一侧则是茂密的竹林。崖壁上方,一道飞瀑如白练垂挂,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水雾弥漫,轰鸣震耳。
“好一处人间仙境!”李小白忍不住赞叹。此情此景,与那首诗描绘的意境几乎完美契合。
他走到崖边,俯瞰下方云雾蒸腾的山谷,胸中豪气微生。解下长剑握在手中,冰凉触感与 heightened 的敏锐感知产生了微妙共鸣。“飞泉挂碧峰……”他望着瀑布,低声吟哦。一股莫名的冲动涌上心头,手臂经脉中似乎有微弱气流窜动,想牵引剑模仿那飞瀑轨迹。
他尝试着抬起手臂,剑尖微颤,模仿水流倾泻,笨拙地向斜下方划去。
就在他心神沉浸于瀑布韵律之时,脚下被水雾浸润得异常湿滑的岩石猛地一滑!重心瞬间失衡!
“不好!”李小白惊呼一声,整个人不受控制地向瀑布内侧、那片水雾最浓密、岩石最湿滑的区域跌去!他本能地施展家传步法试图稳住,但湿滑的苔藓和水流冲击力远超想象。噗通一声,他整个人竟被湍急的水流裹挟着,撞向瀑布后面看似坚实的崖壁!
预想中的坚硬撞击并未到来。仿佛穿过了一层水幕屏障,他只觉身体一轻,接着是短暂的失重感,然后重重摔落在一片坚硬却干燥的地面上,溅起一片水花。瀑布的轰鸣声被隔绝在外,变得沉闷而遥远。
李小白呛咳着,挣扎坐起,抹去脸上的水。眼前景象让他目瞪口呆。
这里竟是一个隐藏在瀑布之后的天然洞府!洞口被水帘完美遮蔽。洞内并不昏暗,顶部有缝隙透下天光,照亮了洞中景象。洞壁光滑,似经人工修葺。洞府中央,矗立着一座半人高的古朴石台。石台上方,悬浮着九块巴掌大小、散发着柔和白光的玉牌,排列成一个玄奥的九宫格图案。玉牌上刻着不同的符号: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赫然是八卦方位!而九宫格中心位置,却空无一物。
石台前方地面,刻着一行遒劲有力的古篆:“九宫锁玄机,心通河洛启。有缘入此境,可得吾真意。——清虚子留”
“清虚子?!水帘洞?九宫机关?”李小白的心脏怦怦直跳。他多次寻访不遇的道士,其传承竟然隐藏在这瀑布之后!这机关……显然是某种考验。
他走近石台,仔细观察悬浮的玉牌。九宫八卦……这触发了他现代记忆中对《易经》和洛书河图的认知。家传武术中也常涉及方位步法,对九宫并不陌生。他记得洛书的口诀:“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
“中心是空的……‘五居中央’……”李小白沉吟着。这九宫格中心位置,显然需要放入正确的玉牌才能解开机关。他尝试着伸手,发现只有中心位置可以放置玉牌,周围八块玉牌则被无形的力场固定,无法移动。
他看向周围八块玉牌: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洛书对应的数字是: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而中宫对应的正是“五”。
“中五……代表中央土,方位属中,五行属土……”李小白思索着,“八卦之中,哪个卦象最能代表‘中’与‘土’?”他的目光落在了刻着“坤”卦的玉牌上。“坤为地,厚德载物,方位西南,五行属土……不对,坤在洛书是二,在九宫是西南位。”他又看向“艮”卦,“艮为山,为止,方位东北,五行属土,洛书为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