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天空突然亮起一道墨色光芒,紧接着,一块巨大的天幕在兰亭上空缓缓展开,覆盖了整个溪畔雅集。墨色光芒柔和而庄重,如同上好的松烟墨,让在场的文人都停下了饮酒赋诗,纷纷抬头望向天幕,脸上满是惊愕与敬畏。
“此乃何物?莫非是仙人显灵?”一名文人惊呼出声,手中的酒觞险些掉落。
谢安心中一动,他曾听闻北方有天幕出现,能带来异世奇术,没想到今日竟降临兰亭,还与书法有关。“诸位莫慌!此乃天幕,专为传授文化奇术而来!今日恰逢右军挥毫,想必是天赐机缘!”
王羲之的心脏“咚咚”狂跳,他紧紧盯着天幕,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他一生痴迷书法,若天幕真能带来书法相关的奇事,那便是天大的幸事!
天幕上的画面渐渐清晰,左边是他们熟悉的兰亭,右边却是一处宏伟的宫殿,殿宇巍峨,气象万千。一名身着绯红色官袍的男子,手持毛笔,立于阶前,神情刚毅,正气凛然。
“那是何处?此人是谁?”谢安好奇地问道。
天幕上的解说声(东晋白话)响起:“今日天幕,跨朝书法巅峰赛!左侧东晋王羲之,行书书圣;右侧唐代颜真卿,楷书亚圣!三轮对决,单字、名句、合书,最终共铸传世墨宝‘华夏同辉’!”
“唐代?颜真卿?楷书亚圣?”王羲之喃喃自语,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他没想到,千年之后,竟会有如此厉害的书法家,能与自己并称“圣”,还能跨时空对决!他握紧手中的鼠须笔,眼中满是期待与战意。
文人们也都激动起来:“能与千年后的书法大师对决?右军大人,这是天赐的机缘啊!”
第一轮“单字巅峰战”开始了。天幕上的解说词响起:“首战同书‘气’字!王右军书行书之‘飘逸气’,颜鲁公书楷书之‘刚正气’,各展所长!”
王羲之深吸一口气,走到早已备好的案前,案上是他常用的蚕茧纸,磨好的松烟墨清香四溢。他提起鼠须笔,蘸饱墨汁,手腕转动,笔尖落在纸上,起笔轻盈,行笔流畅,转折处绞转自然,收笔飘逸,一个“气”字跃然纸上——笔画如行云流水,若断若连,带着兰亭雅集的悠然之气,仿佛能感受到春风拂面的惬意。
“好字!不愧是右军大人!”谢安率先叫好,“这‘气’字,飘逸灵动,有自然之韵!”
文人们纷纷点头,围着“气”字,赞叹不已。
与此同时,唐代长安宫殿里,颜真卿也写完了“气”字。天幕分屏同步展示,王羲之与文人们清晰地看到,颜真卿的“气”字,楷书端正,笔力沉厚,横画如铁柱,竖画如青松,撇捺舒展,结构严谨,透着一股刚正不阿的凛然之气,仿佛能感受到山河无恙的庄重。
“这...这字好有力量!”一名东晋文人震惊道,“笔力沉厚,正气凛然,与右军大人的飘逸截然不同,却同样精妙!”
王羲之凝视着天幕上颜真卿的“气”字,眼中露出敬佩之色:“颜鲁公这笔力,沉厚刚劲,如金石落地,佩服佩服!此‘气’字,是忠义之气,是家国之气,与我之‘飘逸气’,各有千秋!”
天幕上的解说词响起:“单字对决,不分胜负!王右军之‘气’,飘逸自然,有魏晋风度;颜鲁公之‘气’,刚正沉厚,有盛唐风骨!两者皆是书法巅峰,各有韵味!”
兰亭里的文人纷纷议论,有的偏爱王羲之的飘逸,有的赞叹颜真卿的刚劲,气氛热烈而融洽。
***唐代,广德二年,长安,大明宫麟德殿。
初夏的长安,繁花似锦,大明宫麟德殿内,歌舞升平,酒香四溢。唐玄宗李隆基身着龙袍,端坐主位,脸上带着平定安史之乱后的欣慰。殿下文武百官分列两侧,颜真卿身着绯红色官袍,腰佩金鱼袋,立于武将之列,面容刚毅,眼神沉稳。
不久前,颜真卿率军平定了安史之乱的余孽,收复了数座城池,唐玄宗特意设宴嘉奖,赏赐颇丰。
“颜卿,此次平定叛乱,你居功至伟!”唐玄宗举起酒樽,“你不仅用兵如神,书法更是冠绝天下,今日宴席,何不挥毫泼墨,为朕助兴?”
颜真卿躬身行礼:“陛下谬赞!为陛下分忧,为百姓安宁,乃臣之本分。若陛下不弃,臣愿献丑!”
百官纷纷附和,称赞颜真卿的书法“铁画银钩,正气凛然”,是大唐书法的典范。
就在这时,天空突然亮起一道墨色光芒,一块巨大的天幕在麟德殿上空缓缓展开,覆盖了整个宫殿。墨色光芒庄重而典雅,让殿内的歌舞瞬间停止,百官和唐玄宗都抬头望向天幕,脸上满是惊愕。
“天幕!是天幕!”一名内侍惊呼出声,跪倒在地。
唐玄宗心中一动,他曾听闻天幕能带来异世奇人奇术,没想到今日竟降临麟德殿,还恰逢让颜真卿挥毫之时。“众卿平身!”唐玄宗的声音沉稳有力,“此乃上天赐福,天幕降临,定有佳事!仔细观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