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回来了……”
金斗一听这话,当场脸色煞白。
他知道,那晚看到的,并非幻觉。
那口棺材,真的回来了。
更要命的是——它似乎……认得他。
因为就在当晚,他梦见自己站在乱葬岗中央,十二名清代士兵围着他,缓缓放下那口黑棺。棺盖自动掀开,里面躺着的,赫然是他自己!
一张和他一模一样的脸,双目紧闭,嘴角却诡异地向上扬起。
醒来时,枕头上全是冷汗,而床头柜上的马灯,不知何时竟亮着,灯焰幽蓝,摇曳不定。
金斗终于明白:那晚他用灯光照了阴兵的脸,已犯下大忌。如今对方循光而来,是要他偿命,或是……替死。
他必须找出真相。
为何这支阴兵会在今夜出现?那口棺材里究竟葬着何人?又为何偏偏选中他作为见证者?
他翻出家中珍藏多年的一本《鲁中异闻录》,那是他年轻时从一座塌陷古墓里捡来的残卷,纸页泛黄,字迹潦草,记载了不少地方奇谈。其中一页写着:
> “清咸丰十一年,捻军犯鲁,官兵迎战于十里坡。副将赵承业率绿营三百拒敌,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战后收尸,仅得二百八十八具,余十二人失踪,连同主将棺椁一同杳无踪迹。传言其怨气不散,每逢甲子轮回之夜,必现形借道,寻‘观灯之人’为引,以求昭雪冤情。”
金斗盯着“观灯之人”四个字,心头剧震。
甲子轮回——正是今年。
而他,正是那个“观灯之人”。
原来,阴兵并非要杀他,而是要他做一件事:把他们的故事讲出去。
但他们为何选择现在归来?三百年前的冤案,怎会在八十年代初重现?
金斗决定重返乱葬岗。
这一次,他不再逃避。
他带上朱砂、桃木剑、黄符纸,还有那盏曾照亮阴兵面容的马灯——这次,他是主动点燃它。
他要看看,那口棺材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2. 棺中人睁眼
夜幕再次垂落,十里坡的乱葬岗比往日更加寂静。
没有虫鸣,没有风声,连远处村庄的狗吠也都消失了。天地之间,仿佛只剩下金斗老汉沉重的脚步声,以及手中那盏重新点亮的马灯。
灯焰呈淡绿色,是他按古法掺了辰砂与萤粉的结果。据《鲁中异闻录》所载,此灯可照阴阳两界,但代价是耗损阳寿。每燃一炷香时间,折寿三日。金斗不在乎了。他活了快六十年,若能解开这场横亘百年的冤案,哪怕短命十年也值。
他来到三天前遇见阴兵的地方。
那浅坑仍在,红布已褪成灰白,蜡烛只剩焦黑的残梗。但他注意到,坑边多了几道痕迹——像是有人跪拜过,泥土上留着模糊的膝盖印。
“有人来过。”金斗喃喃。
他取出桃木剑,在地上画了个八卦镇邪阵,又将八张黄符贴于四方,口中默念驱邪咒语。做完这一切,他盘膝坐下,点燃马灯,静静等待。
子时将至。
忽然,远处雾气涌动,如潮水般向这边漫来。
嗒、嗒、嗒……
熟悉的脚步声再度响起。
金斗强忍恐惧,稳住呼吸,死死盯着前方。
十二名清代士兵如期而至,依旧抬着那口黑棺,步伐整齐,面无表情。不同的是,这次他们行进的速度慢了许多,仿佛在刻意观察他。
当队伍走到距离他不足十丈时,骤然停下。
为首的士兵缓缓转身,再次望向金斗。
这一次,金斗没有躲闪。
他迎着那双空洞的眼睛,颤声道:“我知道你们是谁……你们是赵承业将军的手下,死于十里坡之战,对不对?”
士兵们毫无反应。
但那口黑棺,却发出一声轻微的“咔哒”声,似是内部机关松动。
金斗心头狂跳。
他鼓起勇气,继续说道:“你们回来,是为了昭雪冤情?可我只是一个收破烂的老头,我能做什么?”
话音未落,棺盖竟自行掀起一道缝隙!
一股寒气喷涌而出,吹得符纸猎猎作响,连马灯的火焰都被压得贴近灯芯。
紧接着,一只苍白的手,从棺内缓缓伸出!
五指修长,指甲乌黑,手腕上缠着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
金斗几乎瘫软在地。
那只手并未攻击他,而是轻轻指向他的马灯,然后缓缓收回。
片刻后,棺盖合拢,一切归于寂静。
士兵们再次启程,消失在雾中。
金斗呆坐良久,才意识到刚才那一幕的意义——他们在回应他!他们能听懂他的话!
更重要的是,那只手……不像普通尸体。
关节灵活,动作精准,分明还有意识!
“棺材里的人……还没死?”他喃喃自语。
回到家中,他彻夜难眠,反复回想那只手的动作。它指着马灯——难道是在暗示,只有通过这盏灯,才能真正沟通阴阳?
次日清晨,他找到村里的老族长,请教当年十里坡之战的详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