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
定辽卫,总管府。
蓝玉的手中同样捏着一份关于宁王朱权的情报,纸页的边缘已经因反复摩挲而微微卷起。
这份情报比张玉送回永平府的那份要详尽得多。
上面不仅记录了朱权与张玉的每一次谈话,甚至连朱权在书房内看到琉璃镜时,那瞳孔一瞬间的收缩,都用笔墨描绘得清清楚楚。
蓝玉将情报递给身边的周兴,指尖在桌案上轻轻敲击着,发出沉闷而有节奏的声响。
“看来,这鱼儿是闻到腥味了。”
周兴仔细看完了情报,点了点头,眼中也流露出些许赞许。
“大帅此计甚妙。宁王朱权素有才名,也向来心高气傲。燕王送去的金银兵甲虽重,终究只是凡俗之物。而我们送去的这面琉璃镜,却是他闻所未闻的东西,足以勾起他心底最深的欲望。”
蓝玉道:“不错。对付朱权这样的人,不能只跟他谈钱,更不能像他四哥朱棣一样,空谈什么虚无缥缈的兄弟情义。”
“要让他看到我们拥有,而朱棣没有的东西。”
“要让他明白,与我们合作,他能得到的不仅仅是利益,更是一条他四哥永远铺不出来的路。”
周兴的目光转向舆图,问道:“大帅打算何时派出正式的使者?鱼饵已撒,是时候下钩了。”
蓝玉沉吟片刻,敲击桌案的手指停了下来。
“不急。”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铅灰色的天空。
“朱棣的使者张玉应该快离开大宁了,我们要等他走了再上门。”
“如此,才显得我们更有诚意,也更有底气。”
他又转头,看向一直沉默站在旁边的蒋瓛。
“情报司那边,查清此人最大的弱点是什么了吗?”
蒋瓛上前一步,躬身回答:“回大帅。根据多方情报汇总,宁王朱权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傲’字。他自诩文武双全,才华不在太祖任何一位皇子之下,对四哥燕王表面恭敬,实则内心极为不服,觉得燕王不过是一介武夫,只是年长且占了北平的地利罢了。”
蒋瓛稍作停顿,补充道:“还有一点。朱权对他当年就藩大宁一事,一直耿耿于怀。他认为父皇是将他发配到了这个鸟不拉屎的苦寒之地,所以他对南京朝廷乃至圣上本人,心中一直存有一丝怨气。”
听完蒋瓛的汇报,蓝玉的嘴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
“好。”
“自傲,又心存怨气。”
“这样的人,最好对付。”
他在书房里踱了几步,一个计划在脑中迅速成型。
他停下脚步,对周兴和蒋瓛说道:“这一次,我们也派两路使者去。”
周兴有些不解:“两路?”
蓝玉点了点头:“一路在明,一路在暗。”
“明面上,就派政务司那个叫刘铮的文官去。让他以‘辽东总管府’的名义前往大宁,就说为了商讨开春之后两地的边境贸易事宜。这是名正言顺的官方借口,可以摆在台面上说。”
“至于暗地里那一路……”
蓝玉的眼神投向蒋瓛,沉默了片刻,然后说出了一个让在场两人都有些意外的名字。
“蒋瓛,你去把郭英找来。”
……
半个时辰后,郭英脚步匆匆地走进了蓝玉的书房。
经过这段时间的适应和调整,他的气色好了很多,背脊挺直,身上那股生无可恋的颓败之气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稳和内敛。
“大帅,您找我?”郭英对着蓝玉恭敬地行了一礼。
蓝玉示意他坐下,然后开门见山地说道:“郭英,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你。”
郭英立刻站直了身体:“大帅请讲,末将万死不辞!”
“没那么严重。”蓝玉笑了笑,亲自给他倒了杯热茶,“我准备派一支使团前往大宁,去见宁王朱权,希望你能混在使团的护卫里一起去。”
听到这个任务,郭英愣住了。
他下意识地问道:“让我去?”
蓝玉的眼神很认真:“是的。这次明面上的使者是刘铮,他的任务是去和朱权谈生意。”
他看着郭英的眼睛,放缓了语速,一字一句地说道:“而你的任务,是在最关键的时刻,与朱权进行一次私下会面。”
“你的目的不是谈判。”
“是攻心。”
郭英端着茶杯的手,停在了半空中。
这可是去见大明的藩王。他一个刚刚归顺的降将,蓝玉为何敢把如此性命攸关的任务交给自己?
万一他起了异心……
蓝玉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站起身,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我告诉你为什么要派你去。因为朱权这个人极度自傲,寻常的使者说得天花乱坠,他也未必听得进去。”
“能真正让他产生触动的,不是言语,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蓝玉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而你,郭英,就是那个最好的例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