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离弦之箭,匆匆流逝。
我所推行的诸多政令,正以燎原之势在这片广袤大地上铺展开来。
各郡县响应热烈,也不敢不热烈,在我大军镇压和监督下,改革成果初现端倪。
然而,就在这万象更新之时,天下局势又陡然生变——黄虎,也就是张献忠,死了。
张献忠,实乃明末风云变幻之际的一股强大势力,亦是被朝廷视为心腹大患的反贼之一。
此人胆大包天,行事果敢,全然不顾世俗规矩与朝廷威严。
早在起义初期,他便展现出勃勃野心,势力逐渐壮大,麾下兵强马壮。
彼时,李自成同样高举反旗,声势浩大,但张献忠心高气傲,不愿屈居人下,奉李闯旗号,毅然选择单干,开辟自己的争霸之路。
虽说两人各立山头,互争雄长,但张献忠在李自成陷入人生低谷、被朝廷军队围追堵截,几乎走投无路之时,也曾伸出援手。
不过,其背后动机或许并不单纯。
当时朝廷对农民起义军的围剿力度极大,张献忠或许是想借援助李自成,转移朝廷视线,为自己暗中积蓄力量、图谋大业争取时间和空间。
张献忠是个极为务实之人,他深知逐鹿天下、登顶称帝,谈何容易。
在权衡利弊后,他认为与其在残酷的天下争夺战中耗尽心力,最终可能一无所获,倒不如寻找一块安稳之地,做个逍遥自在的草头王。
于是,他果断挥师西进,直入川蜀。
川蜀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张献忠在此建立了大西政权,开启了他的统治。
起初,张献忠沉浸在这来之不易的安逸生活中。
在他的大西政权里,他宛如土皇帝,天天当新郎,夜夜睡新娘,尽享人间荣华富贵。
他时常自我安慰:“我黄虎打了一辈子仗,出生入死,如今就不能好好享受享受吗?”
在这一方天地里,无人敢违抗他的命令,他想怎么享受,便怎么享受。
然而,好景不长,清军的铁骑如汹涌潮水般席卷而来。
清军在顺利取得北京后,看似风光无限,实则面临诸多棘手难题。
其中,最为严峻的便是漕运的中断。
南明政权的存在,使得漕运路线受阻,物资难以顺利运达京城。
往昔入关劫掠时,清军固然抢得盆满钵满,但如今自己当家作主,却发现百姓一贫如洗,地方被洗劫一空,国库空虚得可怜。
耗子进去,都找不到一星半点食物,只会觉得寒意彻骨。
原本指望京中的王公大臣能为朝廷提供些许财富支持,可李自成抢先一步,将他们搜刮殆尽。
而坐拥千万家产的郑芝龙,本有投降之意,却因多铎兵败,改变了主意,不愿再归降清廷,致使这笔巨额财富未能落入八旗老爷们的囊中。
面对如此困局,清廷为维系政权运转,不得不选择继续对外用兵,通过掠夺来充实国库。
这一次,豪格奉命挂帅,率领清军精锐,直扑大西政权。
豪格在玩弄权术方面,或许不及多尔衮老谋深算,但在领兵打仗上,却丝毫不逊色。
在与张献忠的大西军交锋中,豪格指挥有方,清军攻势凌厉。
大西军虽奋力抵抗,但终究难以抵挡清军的猛烈进攻。
张献忠在激战中被清军打伤,最终伤重不治身亡。
张献忠的死,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让本就复杂多变的天下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
在明末风云激荡的历史舞台上,张献忠,这位性格乖张且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虽在混乱中崛起,却被命运无情地剥夺了亲生父子传承的可能。
他生不出儿子。
张献忠出身草莽,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狠辣的手段,逐渐在动荡的局势中崭露头角。
当他手握一定权势,有了物质条件后,内心深处对子嗣的渴望,竟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宣泄出来。
他四处寻觅女子,行为放纵不羁,试图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实现拥有血脉继承人的心愿。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尽管他费尽心机,无数个日夜的期盼,最终都化作了泡影,始终未能迎来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
这份求而不得,如同一颗沉重的石头,深深地压在了他的心头,成了他难以言说的心病。
在长期求子无果的情况下,张献忠无奈之下,将目光投向了收干儿子这条道路。
一开始,他似乎并未对收义子一事做太多的考量,但后来收了,犹如打开了一扇无法控制的门,一口气收了四个义子。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四个义子个个出类拔萃,在军事谋略和作战指挥方面,一个比一个有出息。
老大孙可望,沉稳老练,善于谋划全局,擅长指挥作战,人称一堵墙。
在军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
老二李定国,这是个狠人,十分擅长打仗,是四子之中,最能打的一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