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战斗,我们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然而,当我得知这个消息时,内心却并没有太多的喜悦。
因为我深知,这场胜利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前方还有无数的挑战等待着我们去克服。
我毫不犹豫地将前线的事务交还给黄闯子,然后匆匆赶回南京。
在南京,我选择以低调的方式来处理这场胜利。
我的态度非常明确:这不过是一场小小的胜利,我们并没有收复一寸土地,又有什么值得大肆庆贺的呢?
新明应该有更广阔的胸怀和更宏大的气魄,不应该在这一点点小胜上斤斤计较。
当然,既然打了胜仗,相应的晋升和赏赐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但我更看重的是如何激发新明的潜力,让这个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实际上,新明拥有巨大的潜力,只要我们能够充分挖掘并发挥出来,就能够拥有足够的底气去支撑北方的经济发展。
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军事上的胜利,还要从各个方面全面考虑国家的发展。
你打下了这片土地,接下来该如何治理呢?
这是摆在你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你看看那些嗷嗷待哺的百姓,他们正眼巴巴地望着你,期待着你能给他们带来生存的希望。
你会怎么做呢?
一种选择是,你可以动用自己的财富和粮食,将这些物资运往灾区,救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民。
这无疑是一种仁慈之举,能让你在百姓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然而,另一种选择却是,你选择不作为,对这些百姓的困境视而不见。
毕竟,你可能并没有足够的资源去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或者你认为这样做会对你的统治产生负面影响。
从感情上来说,对本国子民见死不救显然是不对的。
作为一国主政,你有责任保护和照顾你的子民。
但你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你所治理的是一个庞大的国家,政治并不是简单的情感问题。
在政治的世界里,有时候需要进行冷酷的计算。
你需要权衡各种利弊,考虑到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如果救助百姓会导致国家财政的崩溃,或者引发其他更严重的问题,那么你可能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
你不能仅仅凭借感情用事来治理国家,而是要学会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找到平衡。
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果断的决策,你才能真正掌管好这个国家,实现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在时代的惊涛骇浪之中,发展与财富成为高悬于头顶的熠熠灯塔,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为了实现这宏远目标,我当机立断,一方面雷厉风行地重开龙江造船厂。
一时间,龙江之畔,锤声与号子声交织回荡,工匠们似灵动的音符,穿梭于木料与船台之间,一艘艘崭新的船只在这热火朝天的氛围中拔地而起,承载着驶向繁荣的希望。
另一方面,我将目光投向了称霸东南沿海的郑一官,也就是郑芝龙。
彼时,明朝军队在与北方建虏的糟糕战绩,如阴霾般笼罩,郑一官本就心生投降之意。
细细想来,实在不能苛责于他。
郑一官自幼闯荡江湖,将性命置之度外,凭借着过人的胆识与谋略,在血雨腥风中披荆斩棘,才缔造了 “南霸王” 这份庞大的家业。
半生漂泊,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好不容易积累下财富,在暮年之际渴望享受安逸,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如今,我率部在扬州一战大胜之,打破了八旗兵满万不可敌的神话,向郑一官彰显了朝廷不容小觑的实力。
他是个聪明人,深知与我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
为表诚意,郑一官亲自登门拜访,带来了琳琅满目的大礼。
我向来不喜拐弯抹角,待宾主坐定,便直截了当地向他摊牌,开出了四个极具分量的条件。
其一,他需献出一部分船只,助力朝廷组建东海和北海两支舰队。
这不仅关乎朝廷海防的稳固,更是维护沿海百姓安宁的关键之举。
其二,他的船队要参与组建南海舰队。
考虑到郑氏在航海领域的深厚底蕴与丰富经验,舰队可由郑氏族人统管,以便发挥其最大效能。
第三,郑家在南边经营多年的造船厂,将纳入朝廷的 “星火计划”。
该计划旨在推动造船技术革新,提升朝廷在航海领域的竞争力。
造船厂可保留郑家股份,让郑家继续从产业发展中受益,但朝廷必须派人监督管理,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最后,作为对郑家的补偿,朝廷将为郑家颁发私掠许可证。
其他势力获取私掠证,朝廷需收取一半的费用,而郑家仅需缴纳三成。
此外,待朝廷成功攻下大员岛,郑家可移封大员岛,享受如同沐家在云南般的待遇——封王。
大明朝开国以来,鲜少有封外姓王的先例,沐家是个例外,如今,郑家有望成为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家族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