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如何统率一支人数过万的庞大军队去打仗呢?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当带领着数以万计的士兵与敌人在野外展开激烈战斗时,首要任务便是精心挑选一个合适的战场。
这个战场的选择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负。
一旦确定了战场,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寻找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最好是靠近水源,这样既能保证军队的饮水供应,又能占据有利地形。
选好高地后,就要开始扎营了。扎营的地点也需要仔细斟酌,要确保营地的安全和便利性。
扎好营后,紧接着就是排兵布阵。
这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关键的工作,需要根据敌军的情况和地形特点,合理安排士兵的站位和进攻路线。
只有当阵法布置妥当之后,才能正式与敌人交锋,展开激烈的战斗。
你看,这每一个动作、每一次进退,都有着严格的章法和讲究。
然而,书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死的,真正的运用之妙,还在于人的内心和经验。
说实话,在此之前,我并没有大规模会战的实际经验。
但不知为何,这种事情对我来说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一下子就能够掌握其中的要领。
就好像我是白起、韩信那样的名将,拥有特殊的天赋,无需过多学习,到了关键时刻,自然而然就会了。
此时此刻,我站在城外,凝视着眼前的战场,很快便做出了选择。
我率领着军队,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东门,并在这里布下了重兵。
城外,我精心预设了一块炮兵阵地,这个地方位置绝佳,既能够有效地攻击敌人,又不易被敌人发现。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还特意将大炮隐藏了起来,让它们看起来就像是普通的山丘或者树林一样。
这些大炮可不是一般的大炮,它们都是我历经千辛万苦才积攒下来的,总数足足有三百多门呢!
每一门大炮都代表着我的心血和努力,是我在无数次战斗中夺取的胜利果实。
我如此重视炮兵部队是有原因的。
就我苦心经营的情报系统,探知了一个重要的情报。
此次清军南下,带上了数额可惊的炮兵部队。
说到清军的火器,就离不开说一个人。
孔有德。
孔有德,这个名字在晚明的动荡中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
自他降清之后,便死心塌地为后金,也就是后来的大清效力。
在那段时期,他组织人手,为后金铸造了数量惊人的火炮。
这些火炮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后金军队的战斗力,更改变了明清之间军事力量的对比。
此次清军挥师南下,孔有德作为先锋,带领军队携带了二百多门大炮。
谁能想到,这些威力巨大的火炮,原本竟是崇祯皇帝花费无数金银,精心筹备的强军利器。
当年,崇祯帝为了提升明军的战斗力,特意命徐启光、孙元化主持编练新军。
徐启光与孙元化凭借着对西方军事技术的了解,在新军建设中引入了先进的火器装备,期望打造出一支能抵御后金铁骑的劲旅。
然而,令人叹息的是,一场因几只鸡引发的冲突,彻底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当时,新军中的士兵因几只鸡与当地百姓发生争执,这本是一件可以妥善解决的小事,却被某些地方士绅小题大做。
涉事士兵不仅被处以穿箭游行的羞辱性惩罚,事后还遭到了进一步的迫害。
这一事件激起了士兵们的强烈不满,李九成等人趁机煽动,拉着孔有德发动了叛乱。
孔有德这一反,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摧毁了登州的稳定。
登州,这个曾经作为东江镇后勤基地的战略要地,在叛乱的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
东江镇失去了登州的物资支持,犹如断了线的风筝,彻底走向衰败。
孔有德等人在叛乱后,裹挟着火器、工匠以及大量大炮,投降了后金。
皇太极得到这些珍贵的资源后,实力得到了质的飞跃,从原本在火器装备上的劣势,一下子实现了逆转。
如今,大清军队再次南下,一口气拉出二百门大炮,与明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崇祯帝当初耗费巨资购买火炮,却未能有效阻止清军的壮大。
他早前筹备的军事力量,反而成为了清军壮大的助力,被清军运用得淋漓尽致。
此后,若不是我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从中周旋,清军在火器方面恐怕早已全面碾压大明。
每当想到这里,我心中就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荒谬感,这一段历史,实在是让人感慨万千,可笑,可叹!
残阳如血,将天边的云朵染成了一片火红,余晖洒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为世间万物都披上了一层悲壮的外衣。
傍晚的微风带着丝丝凉意,轻轻拂过,远处的山峦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画卷。
而在这如梦似幻的黄昏时分,一个身影骑着骏马,疾驰而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