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的粮草危机刚解,将士们还没来得及彻底松口气,北狄的使者便踏着晨霜,出现在了关下。
那使者身着锦缎长袍,头戴皮帽,身后跟着两名随从,捧着一个镶嵌宝石的木盒,看上去颇有几分体面。他在关下勒住马缰,仰头对着城墙上的守军高声喊道:“我乃北狄可汗使者,特来求见李凤瑶娘娘与萧战殿下,有要事相商,还请开门放行!”
城墙上的守军立刻将消息禀报给了李凤瑶和萧战。议事大厅内,将领们听闻北狄派使者前来,纷纷议论起来。
“北狄粮草被烧,如今派使者前来,莫不是想要求和?”
“我看不像,北狄向来蛮横,怎么会轻易求和?说不定是有什么阴谋!”
“不管是求和还是阴谋,我们先见见使者,看看他到底想说什么!”
李凤瑶坐在主位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眼神深邃。她沉吟片刻,说道:“传我命令,打开城门,将使者带到议事大厅,我倒要看看,北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遵娘娘令!”
很快,北狄使者便被士兵带到了议事大厅。他走进大厅,目光扫过厅内的将领们,最后落在李凤瑶和萧战身上,拱手行礼道:“北狄使者莫尔,参见大夏女战神,参见萧战殿下。”
“免礼。”李凤瑶语气平淡,眼神冰冷地看着莫尔,“你远道而来,不知所为何事?”
莫尔脸上露出一抹虚伪的笑容,说道:“娘娘,殿下,如今两国交战,生灵涂炭,可汗心中十分不忍。我北狄向来热爱和平,不愿再与大夏兵戎相见。此次前来,是奉可汗之命,向大夏求和。”
“求和?”萧战眉头一挑,语气中带着一丝讥讽,“你们北狄无故侵犯我大夏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如今粮草被烧,走投无路了,才想起求和?”
莫尔脸上的笑容不变,说道:“殿下息怒,以往的种种,都是误会。如今可汗已经认识到了错误,愿意痛改前非。为表诚意,可汗决定,立刻退出大夏边境,归还之前掠夺的商队和物资,从此与大夏永结盟好,互不侵犯。”
他一边说,一边示意随从将手中的木盒递上前:“这是可汗送给娘娘和殿下的薄礼,还请笑纳。”
随从打开木盒,里面是两颗硕大的夜明珠,光芒璀璨,一看便知价值连城。
将领们看着木盒中的夜明珠,眼中都露出了惊讶之色。北狄向来吝啬,如今竟然拿出如此贵重的礼物求和,看来这次是真的走投无路了。
萧战也有些心动,他看向李凤瑶,低声说道:“瑶瑶,北狄既然愿意退出边境,归还物资,与我们永结盟好,不如我们就先答应他们?如今我们虽然粮草充足,但将士们连日征战,也需要休养。等将士们养精蓄锐,粮草再进一步补充,若是北狄再敢反悔,我们再收拾他们也不迟。”
李凤瑶却没有看那夜明珠,目光始终停留在莫尔脸上,眼神锐利如刀。她看着莫尔脸上那虚伪的笑容,心中冷笑不已。
“莫尔使者,”李凤瑶缓缓开口,语气带着一丝审视,“你说可汗愿意退出大夏边境,归还掠夺的商队和物资,不知具体何时退出?归还的商队和物资,又有多少?”
莫尔心中一愣,没想到李凤瑶会问得如此详细。他定了定神,说道:“可汗已经下令,三日内便会率领大军退出大夏边境。至于归还的商队和物资,我们会一一清点,尽数归还。”
“是吗?”李凤瑶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可我怎么听说,你们北狄近日正在集结兵马,四处抢夺粮草,根本没有要撤退的意思?”
莫尔脸色微微一变,眼神闪烁了一下,连忙说道:“娘娘误会了,那只是谣言。我北狄真心求和,绝无半句虚言。”
“真心求和?”李凤瑶冷笑一声,站起身,走到莫尔面前,目光如炬,直刺他的心底,“莫尔使者,你敢直视我的眼睛,再说一遍你们是真心求和吗?”
莫尔被李凤瑶的眼神吓得浑身一僵,下意识地避开了她的目光,不敢与她对视。他心中暗暗叫苦,没想到李凤瑶如此厉害,竟然一眼就看出了破绽。
“怎么?不敢看我?”李凤瑶语气冰冷,“你以为你们的小伎俩能瞒得过我?你们北狄粮草被烧,军中缺粮,将士们士气低落,根本无力再与我们交战。如今派你前来诈降,无非是想拖延时间,等待援军,或者趁机筹集粮草,再对我们发动突然袭击!”
莫尔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额头上渗出了冷汗。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阴谋竟然被李凤瑶一眼看穿了。
“娘娘,您、您误会了,我们真的是真心求和……”莫尔还想狡辩,声音却已经有些颤抖。
“误会?”李凤瑶拿起桌上的一份情报,扔在莫尔面前,“这是我们的斥候刚刚传回的消息,你们北狄的援军已经在路上了,预计三日后便能抵达。而且你们还在偷偷集结兵马,将主力部队隐藏在营寨后方,准备趁我们放松警惕的时候,发起偷袭。这些,你怎么解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