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星海的夜色刚漫过通元门的轮廓,悬在万域和融禾梢头的通元光珠突然轻轻震颤——不是被风拨动的晃,是带着“呼应”的颤,珠身散出的通元光屑不再是细碎的杨花,而是凝成了一根根极细的“界脉光丝”,顺着星海与元域的交界线往深处钻,像春雨里悄悄扎进泥土的禾根,在虚空中织出一张淡金色的“界脉光网”。
小药正趴在归一鼎边,看鼎里新长出的元禾苗,苗尖突然往上一挑,叶片上的通元纹与界脉光丝缠在了一起。下一秒,他的耳尖传来一阵极轻的“嗡鸣”,不是归一叶的颤响,也不是通元殿的回音,是从界脉光网深处传来的“生息共振”——像无数颗刚发芽的种子在土里轻轻呼吸,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极淡的“界元气”,顺着光丝往星海与元域里渗。
“这是‘界脉初醒’。”归一翁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握着的归一木杖杖头,正缠着一缕与界脉光丝同色的光,“星海与元域的和融到了深处,两界之间的‘虚空白域’就会生出界脉,像人和人之间牵起的手,能让两界的生息互相流转,还能唤醒藏在空白域里的‘界元灵’。”
“界元灵?”小药抬头,刚好看到界脉光网的中央,有一团淡淡的“光雾”在慢慢凝聚,雾里藏着无数光点,像揉碎了的星星,却比元域的元灵更淡,比星海的和融光更柔,仿佛一碰就会散。
归真翁举起归真道镜,镜光顺着界脉光丝往光雾里照,镜中景象渐渐清晰:空白域里藏着的不是单一的灵体,是无数“界元灵团”——有的像一团团蜷缩的光绒,是“生息灵团”,藏着两界交融时新生的生息;有的像一缕缕缠绕的光带,是“通感灵团”,能让星海与元域的人和物产生心念相通;有的像一颗颗滚动的光珠,是“补全灵团”,能填补两界和融时留下的“柔缺”——那些因为和融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被柔暖填满的角落。
“界脉要稳,得靠‘界元融养’。”万和翁蹲下身,用道锄在界脉光网下方的空地上,挖了三个呈“品”字形的坑,“这三个坑叫‘界元坛’,分别对应生息、通感、补全三种灵团。得用星海的‘万域和融物’、元域的‘元融物’,再加上两界人的‘真心念’,才能把界元灵团引到坛里,让界脉光网扎稳根。”
话音刚落,界脉光网中央的光雾突然往回缩,像被什么东西惊到的小兽,那些刚织出的界脉光丝也开始发暗,仿佛下一秒就要断开。小药赶紧把手里的元融粒往光网方向递,粒上的通元光顺着光丝往光雾里钻,光雾才停下回缩的势头,却依旧不肯靠近星海这边。
“是‘界隙之怯’。”归和翁把全境和融毯往界脉光网旁铺了半张,毯上的柔丝往光雾里飘,“空白域里的界元灵,从来没接触过星海和元域的生息,像刚破壳的雏鸟,怕生得很。得让两界最纯粹的生息去‘唤灵’,才能让它们放下怯意。”
“我们去叫元童!”柔生眼睛一亮,拉着几个待生人就往通元门跑。没过多久,三个小小的身影就顺着通元路跑了过来——山元童手里捧着刚采的“元禾穗”,穗上的元融粒还沾着元域的晨露;水元童怀里抱着一捧“元湖藻”,藻叶上还缠着没散的水灵;风元童肩上停着两只“元鸟”,鸟翅上的风灵还在轻轻飘。
“我们带了元域的生息来啦!”山元童跑到界元坛旁,把元禾穗放进左边的坛里,穗上的元融粒一碰到坛底,就冒出一缕淡绿的“元生息光”,顺着坛壁往上爬;水元童把元湖藻放进中间的坛里,藻叶上的水灵立刻凝成一颗颗小水珠,滴在坛底,生出一缕淡蓝的“元通感光”;风元童轻轻把元鸟放在右边的坛里,鸟翅一扇,散出一缕淡白的“元补全光”,缠在了坛沿上。
小药看着三个坛里的元融光,突然想起归一鼎里的万域和融粒,转身跑回鼎边,抓了一把还带着鼎水的粒,往界元坛里撒——左边坛里的元生息光碰到万域和融粒,立刻变成了暖绿;中间坛里的元通感光缠上万域和融粒,变成了暖蓝;右边坛里的元补全光裹上万域和融粒,变成了暖白。三种暖光往空中飘,像三条小小的光带,往界脉光网中央的光雾里钻。
光雾被暖光碰到的瞬间,突然“嗡”地一声轻响,那些蜷缩的生息灵团慢慢舒展开,像被晒暖的棉团,顺着暖绿的光带往左边的界元坛飘;缠绕的通感灵团慢慢松开,像被理顺的丝线,顺着暖蓝的光带往中间的界元坛飘;滚动的补全灵团慢慢停下,像被接住的珠子,顺着暖白的光带往右边的界元坛飘。
“界元灵来了!”风元童拍着手笑,刚往前跑了两步,突然“呀”了一声——他肩上的元鸟突然往中间的界元坛飞,翅膀上的风灵与坛里的通感灵团缠在了一起,下一秒,风元童的嘴里竟冒出了新境孩童常说的“学纯语”:“元鸟说,它想和星海的和融鸟一起飞。”
众人都愣了一下,新境的先生刚好带着几个孩童路过,其中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手里正捧着一只“和融鸟”——鸟是柔境和融坪上长出来的,羽毛上缠着和融光。小姑娘听到风元童的话,把和融鸟往空中一放,和融鸟立刻往中间的界元坛飞,嘴里发出“啾啾”的叫声,而风元童肩上的元鸟,也跟着叫了起来,两只鸟的叫声一模一样,像是早就认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