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药台的晨雾在卯时化作流动的星砂,小药掌心的共生契纹突然泛起涟漪,纹路中渗出的金红色液滴落在台面上,竟画出跨越时空的药脉图——图中既有新石器时代的草药采集场景,又有未来实验室的基因测序画面,而连接这一切的,是条贯穿始终的枸杞藤轨迹。
“先生,《历代药脉记》的竹简昨夜自己转动了。”守台的老道士捧着编钟走来,钟身刻着的二十八宿药诀突然鸣响,每声钟鸣都对应着药脉图上的一个节点,“第三声‘房宿钟’响时,竹简上显出‘时空药脉需以古今药魂共铸’的字样,墨迹还带着太无界的光纹。”
小药将契纹液滴涂在竹简上,泛黄的竹片突然变得透明,露出里面嵌着的“跨时草”种子——这是启初草与未来“时间苔”的共生体,种皮上的纹路一半是鸿蒙气凝结的古符,一半是量子编码的未来纹。破界晶石的印记在此时发烫,印记中流出的七十二界核光带,与竹简上的药脉图完全重合。
老道士指着药台中央的“鼎形石”,石上天然形成的纹路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此石是‘时空药鼎’的残片,传说能将不同时代的药气凝为实体。您看这凹陷处,刚巧能放下跨时草的种子。”
当种子嵌入石凹,鼎形石突然腾起白雾,雾中浮现出三枚光茧:青铜色的光茧裹着神农氏采集的源草,琉璃色的光茧盛着李时珍批注的《本草纲目》手稿,银灰色的光茧装着未来医者的“基因药芯”。三枚光茧围绕着跨时草旋转,在台面上拼出“古今同脉”四字。
破界晶石的印记在此时射出一道光柱,穿透岱宗云海,在空中织出完整的时空药脉网——那些连接不同时代的光丝,竟都是枸杞藤的形态,藤叶上的露珠里,正播放着各时代医者的药道实践。
三日後,来自未来的“时空信使”带着紧急影像赶到:公元2149年的“跨时药圃”出现异常,原本能正常流转的古今药气突然停滞,培育的“回春草”(以唐代“返魂草”基因与未来“端粒酶草”融合而成)开始枯萎,叶片上的古今纹路出现断裂。
“药圃的‘时间营养液’里混入了‘时差雾’。”影像中,未来医者的防护服上凝结着灰色颗粒,颗粒碰撞时会发出刺耳的频率,“这雾能让不同时代的药草基因产生排异,就像把汉代的麻黄突然种在辐射环境里——它们的时间节律被打乱了。”
小药即刻带着鼎形石残片穿越至未来药圃。此地一半是模拟的唐代药田,一半是悬浮的未来培养舱,中央的“时空枢纽”本应喷出蓝金色的调和雾,此刻却涌出灰色的时差雾。回春草的根系在雾中扭曲,唐代基因与未来基因正在相互吞噬。
“时差雾里有‘时间沙’。”时空信使用特制容器收集雾粒,沙粒在容器中呈现出不规则的跳动,“这是噬药之魔怨念的新形态,它们不再直接破坏药道,而是干扰时间流速——您看这株回春草,唐代部分在加速衰老,未来部分却在逆向生长。”
小药发现枢纽的调控面板上,“古今药气配比”被篡改:原本7:3的平衡比例,被改成了1:9的极端值。旁边的日志记录着篡改者的留言:“古老药草早已过时,未来科技才是正道”,字迹边缘的灰色纹路,与时差雾的频率完全同步。
破界晶石的印记在此时展开时空药脉图,公元2149年的节点已变成暗红色,而源头处的时差雾,正顺着枸杞藤的时间轨迹向唐代蔓延——若不及时阻断,会导致贞观年间的药草提前灭绝。
清除时差雾的过程远比想象中复杂。单纯用古代药气中和,会引发未来基因链崩解;只用未来科技净化,又会让唐代基因失去活性。小药抚摸着鼎形石上的天然纹路,突然想起《历代药脉记》中“以时养时,以代济代”的记载。
他将鼎形石嵌入时空枢纽,再将青铜光茧中的源草汁液、琉璃光茧中的手稿纤维、银灰光茧中的基因药芯按“枸杞藤生长周期”排列:源草汁为根(对应远古),手稿纤维为茎(对应中古),基因药芯为叶(对应未来)。三者连接的刹那,枢纽喷出蓝金色的调和雾,雾中浮现出各时代医者的虚影。
“麻黄需经九晒九蒸,急不得。”唐代孙思邈的虚影正在处理药材,动作缓慢却精准;
“青蒿素的提取,既要守古法炮制,又要借新法提纯。”现代屠呦呦的虚影在实验室中调试仪器;
“未来药草的培育,不能丢了‘神农尝百草’的实证精神。”未来医者的虚影在记录回春草的生长数据。
虚影们的动作虽不同步,却暗合同一套药道节律。时差雾在雾中逐渐消散,回春草的叶片重新舒展,唐代基因与未来基因开始和谐缠绕,在叶尖凝结出带着古今纹路的露珠。
时空枢纽的调控面板在此时自动修复,屏幕上浮现出动态平衡公式:每个时代的药气占比应随昼夜变化调整,如子时需增强远古药气(万物归元),午时需提升未来药气(阳气最盛),寅时则以中古药气为主(对应黎明的过渡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