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瑶只觉一股寒气从脚底窜起。她想起王氏总骂母亲“自视甚高”,想起府里老人说母亲刚入府时总在夜里哭,想起那个被锁在冷院最后三年,连笑都带着苦涩的妇人。原来那些沉默的岁月里,藏着这样一段被碾碎的过往。
“她入府前夜,把这本诗集交给我。” 苏夫子从书案抽屉里取出一个蓝布包裹,层层解开后,露出的正是姜瑶日夜翻看的那本——封皮边角磨损,内页却用细麻线重新装订过。“她说‘若有一日我女儿想读书,便让她看这个’,还说……” 她的声音哽咽起来,“还说绝不会让女儿重走她的路。”
姜瑶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滚落,砸在诗集的封面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水渍。那本她以为是母亲唯一遗物的诗集,原来藏着这样深的期许。她想起自己被罚抄经时,刘妈偷偷送来的笔墨,想起初入女学时,那半块藏在笔袋里的墨锭,原来处处都是母亲未曾明说的牵挂。
“她教我认字时,总说‘女子读书不是为了争高下,是为了心里有杆秤’。” 姜瑶抹了把眼泪,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我以前不懂,总觉得她活得太委屈,现在才知道……”
“她从未委屈过自己的才华。” 苏夫子接过话头,目光落在她泛红的眼眶里,“你以为她在冷院那三年是自暴自弃?其实她在偷偷批注《资治通鉴》,那些稿子我后来托人取出来,见解比朝中不少大臣都透彻。” 她从书架上取下一个紫檀木匣,打开后里面整齐码着十几册手稿,字迹虽因病体而颤抖,却依旧风骨凛然。
姜瑶抚摸着泛黄的纸页,指尖触到“民为水,君为舟”几个字时,忽然想起自己在经史社说过的话,原来这也是母亲曾思考过的命题。血脉里的某种东西仿佛被唤醒,让她在这一刻突然明白,所谓逆袭,从来不是争过谁、胜过谁,而是像母亲那样,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不放弃心里的那点光亮。
“她临终前,让刘妈把这个交给你。” 苏夫子从匣底取出一支玉簪,簪头雕着半朵海棠,另一半恰好能与姜瑶幼时见过的那支合上。“她说‘瑶儿若能入女学,便让她带着这个,知道娘从未认输’。”
玉簪入手温润,姜瑶将它紧紧攥在掌心,仿佛握住了母亲从未远去的温度。窗外的暮色渐渐浓了,远处传来女学晚课的钟声,清越悠长,像是在为过往的岁月,也为将来的日子轻轻敲打着节拍。
“先生,” 她抬起头,眼底的泪已经干了,只剩下从未有过的坚定,“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苏夫子望着她,眼中露出欣慰的笑意,仿佛看到多年前那个立在海棠树下的少女,正穿过时光的尘埃,与眼前的身影渐渐重叠。檐角的铜铃又响了起来,这一次,竟带着几分轻快的调子,像是在为一个崭新的开始,轻轻唱和。
夜色漫进窗棂时,姜瑶将玉簪小心翼翼地绾在发间。走出苏夫子的住处,她抬头望见女学的夜空,月亮正从云层里慢慢探出头,清辉洒满庭院,照亮了她脚下的路,也照亮了心中那条通往未来的、漫长却充满希望的逆袭之路。
喜欢庶女风华:嫡长女的逆袭之路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庶女风华:嫡长女的逆袭之路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