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仓颉氏究竟是何方神圣?】
......
宋濂出列拱手:“陛下,这仓颉氏究竟是谁?粉笔黑板当真可用?所谓核心汉字之说,臣闻所未闻,恐是妄言!”
朱元璋淡然道:“此人无名无姓,一心教化百姓,献此良策。朕念其功,赐名仓颉氏。若倾存疑,可亲自试用粉笔黑板。”
“关于三百个核心汉字与两千个重要汉字,朕已派人核实。”
“《史记》总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这五十二万余字中,实际仅用了四千九百三十二个不同汉字!”
“其中,八百六十八字覆盖全文九成内容,另有一千零一十七字仅出现一次!”
“而那高频的八百六十八字,正包含于三百基础核心字与两千重要字之内……”
朱元璋道出“仓颉氏”渊源时,殿中文武百官皆觉此情此景莫名熟悉。
忽有敏锐之臣猛然醒悟——
这不活脱脱是当代圣人神农氏的复刻吗?!
昔年神农氏发现亩产二十石之粮,自称“名讳不足道,唯愿苍生免 之苦”,遂被陛下钦封为神农氏。
如今……莫非又要捧出个当代仓颉氏?!
龙椅上的朱元璋睥睨群臣,对其心思洞若观火。
他未作解释,因众人所揣测的正是他欲行之事。
自农学院归来,获燕长倾所献《全民扫盲一五规划》后,
朱元璋便意识到:此乃再造圣人之良机!
为天子,为开国洪武大帝,
他誓要让大明江山永固,令洪武盛世光耀汗青!
如何达成?
天降圣人便是最佳答案!
先有神农氏赐百姓温饱,
再有仓颉氏启万民智慧——
试问古今哪个朝代能似洪武一朝,双圣临世?!
往后谁还敢讥讽他朱元璋出身寒微?
若有人敢,便掷出两尊圣人压得他闭口!
血统高贵有何用?
可曾见其他 得圣人襄助?
唯他朱元璋,一得便是两位!
洪武年间,两位圣贤应运而生,辅佐明主朱元璋开创盛世。
史册必将铭记,在洪武圣人仓颉氏与洪武圣人神农氏的辉映下,朱元璋的威名将永载史册,流芳百世!
想到此处,朱元璋当即效仿册封圣人神农氏之例,着手塑造圣人仓颉氏。
此举绝非儿戏,真正的圣人需得万民拥戴,而非 一言可定。当世若真有人能使天下百姓皆能读书识字,万民自会奉其为圣。
纵使朱元璋不加封号,百姓知晓后亦会将其迎入文庙供奉。甚至可能将孔圣塑像移置一旁,令其居中受祀!
对此,文人学子纵有微词,亦无人敢公然质疑其功绩。毕竟教化万民、普及识字之艰难,自古皆然。秦汉隋唐宋等朝代皆未能实现,足见其难。
朱元璋深信,此等功业确可造就圣人。为省却周折,他决意仍由燕长倾担此无名圣人之位。《全民扫盲读书识字义务教育之一五教育规划》本出自燕长倾之手,由其承此殊荣实至名归。
届时只需令燕长倾更衣易容,以圣人仓颉氏之名现身即可。百官信与不信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此规划真能令天下百姓识字读书。若得实现,万民自会尊奉燕长倾为圣人仓颉氏。
......
得知朱元璋仅凭粉笔、黑板及三百基础汉字、两千重要汉字便赐予圣人仓颉氏尊号,众文臣顿时哗然。
毕竟之前突然出现了一位圣人神农氏,考虑到那至少亩产二十石的土豆,再加上对方是农家的圣人而非儒家的圣人。
这些文臣们勉强还能接受对方圣人神农氏的名号与地位。
可如今若是再冒出一个“圣人仓颉氏”,他们这些文臣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因为所谓的“圣人仓颉氏”,若论阵营,必然归属于儒家一脉的圣人。
而若是儒家一脉的圣人,岂不是意味着对方将成为包括他们在内的所有文人、书生、士子的圣人?!
换句话说,包括他们这些文臣在内的所有文人、书生、士子,今后在名义上岂不是都要听从那位“圣人仓颉氏”的号令?!
若真坐实了对方“圣人仓颉氏”的名号与地位,作为儒家子弟,他们名义上必然要遵从儒家圣人的话语。
若不听从,说不定转眼就会被逐出儒家行列。
好不容易趁着孔圣世家衰落,他们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孔德公,成为当代孔圣精神的传承者,又怎会愿意再凭空多出一个“圣人仓颉氏”压在他们头上?!
没得商量,今日必须扳倒这个“圣人仓颉氏”!
圣人神农氏那至少亩产二十石的土豆分量太重,他们撼动不了,可今日这个“圣人仓颉氏”,他们还能扳不倒吗?!
论嘴皮子功夫和对圣人道理的理解,还真没多少人能胜过他们。
喜欢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