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台上,燕长倾环视朱元璋及其皇子们,温声问道:诸位可有疑问?
晋王朱棡率先发问:若秀才们皆通过教化谋官,科举岂非无人问津?
晋王朱棡提出一连串关于【教化官】的疑问:
这些通过【教化之功】选拔的官员,除了教化能力突出外,其他方面的才能会不会有所不足?
若【教化官】数量激增,会不会冲击现有的官员体系?
大量增加【教化官】会不会加重朝廷的财政负担?
朝廷的财政能否承受这样的压力?
朱元璋、太子朱标及诸位皇子都开始思考这些问题。
燕长倾平静回应:
晋王殿下的担忧确实值得考虑,但前提是【教化官】数量剧增。
实际上,【教化官】数量不仅不会大幅增加,甚至可能很难出现一个真正的【教化官】。
他进一步解释道:
要获得七品知县官职,需完成一日教化之功。
一日之功等于九个一月之功,即九九八十一个一星之功。
这意味着需要教化八十一个村庄的百姓学会读写三百个核心汉字和两千个重要汉字。
完成这项工作大约需要——
燕长倾竖起一根手指:
一年时间。
一个村庄少则一两百人,多则上千人。
要教会所有人识字,一年时间已算高效。
这还是以土豆作为激励,调动百姓学习积极性才能实现。
百姓只有在农闲时才有空学习,农忙时节连下乡教学的秀才都难以开展工作。
“因此,那些秀才教导一个村子的百姓读书识字,通常需要耗费一年光景。”
“待他们完成八十一个村子的教化,即便不需八十一年,至少也要耗费六七十年岁月。”
“何况秀才们大多年过二十。”
“换言之,待这些秀才教化完八十一个村落,即便未达百岁高龄,也必是耄耋之年!”
“诸位以为,世间能有几个秀才活到 十岁,乃至百岁之龄?!”
“倘若真有秀才寿至期颐,又圆满达成教化八十一个村落的壮举——”
“这般人瑞既有教化之功,赐他七品知县之职又何妨?!”
“区区七品俸禄,他又能领得几年?!”
燕长倾言罢,朱元璋与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皆怔然,心底唯余一念:
【毒!】
【当真歹毒至极!】
【燕先生的心肠莫非是墨汁染的?!】
【如此阴狠的算计竟能脱口而出?!】
【这分明是给那些妄想以教化晋身的秀才悬了个永难触及的虚饵!】
【教化八十一个村落,乍听似易,细思方知——】
【真要达成,非七八十载光阴不可!】
【难怪燕先生断言教化官不仅难增,能否出一人皆属渺茫!】
【纵有旷世奇才完成此任,以 十岁垂暮之躯,赐个七品虚衔又如何?】
【怕是官袍未暖,便要喜极而终!】
……
燕长倾扫视朱元璋与诸皇子,复又淡然道:
“即便他们教化一村不需经年。”
“姑且折半,算作半年一村。”
“八十一个村子教化完毕,仍需四十寒暑,再加其弱冠之年——”
“待他们完成全部教化,得以出任七品知县时,至少也该年过六旬了。”
“本朝官员致仕制度,应是‘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吧?!”
“自然,若不愿致仕,亦可延至七十岁。”
“待他们担任知县数载,年至七十再勒令致仕即可。”
“如此算来,即便他们享有朝廷七品知县的俸禄与待遇,又能领得几年?!”
“若真有那般妖孽秀才,能在短短十数年间教化完九九八十一村,还请务必引荐于我。”
.........
“我农学院正缺一位正三品副院长,虚席以待!”
言至此处,燕长倾神色诚挚。
若有能在十数年内教化八十一村的奇才,他定当以农学院副院长之位相待。
如此教化之才,任教农学院,再合适不过。
朱元璋与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闻言,皆瞠目结舌。
先前只觉燕长倾行事果决,如今方知他何止果决,简直算无遗策,狠绝至极!
秀才即便半年教化一村,也需三四十年方能完成八十一村之数。
待他们凭【教化之功】获七品知县之职,却即刻面临致仕之局!
此等言论,岂非将意图以教化入仕的秀才们算计至死?!
更甚者,若真有这般妖孽之才,燕长倾竟欲招揽为农学院副院长!
明明是他将天下秀才逼入绝境,却还能面不改色地提出这般要求?!
此刻,朱元璋与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心中唯有一念:
【燕先生怕是披着圣 的恶鬼吧?!】
.........
解答完晋王朱棡之疑,燕长倾望向朱元璋及众皇子,再度开口:
“还有人要提问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