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刀工精湛、火候纯熟的御厨在临时搭建的露天灶台前,倾尽毕生所学,以最精湛的厨艺烹制菜肴。不多时,一盘香气四溢的醋溜土豆丝便呈现在众人面前。
朱元璋望着那盘分量十足的土豆丝,目光扫过周围翘首以盼的文武百官,沉吟片刻后宣布:七品官员每人两根,六品官员三根......二品官员七根,一品官员八根!国公九根,侯爵七根......男爵两根!余下的,由朕与皇后、诸位皇子及圣人共享!
随着旨意下达,侍者们将盛着寥寥数根土豆丝的精致瓷碟分发给各位大臣。就连在外统领三十万大军的徐达、冯胜,也有专人将他们的那份送去。
燕长倾看着自己面前的十几根土豆丝,摇头轻笑,随即一筷夹起全部送入口中。环顾四周,只见朱元璋、马皇后,太子朱标及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还有满朝文武,都闭目细品,仿佛在享用仙家珍馐。有人甚至将一根土豆丝含在口中久久不舍咽下,令燕长倾看得哭笑不得。
......
这场盛大的土豆品鉴会终于落幕。无论是朱标等皇子还是文武百官,都显得意犹未尽。燕长倾猜测,这多半是因为众人从清晨便出门挖土豆,又看着朱元璋清点了许久,期间滴水未沾,此刻任何食物都会显得格外美味。
品尝完土豆丝的朱元璋转向燕长倾,郑重问道:敢问先生尊姓大名?也好让天下百姓知道,这救荒圣物出自何人之手。
燕长倾淡然摇头,并未作答。
“区区名讳不足挂齿,只盼黎民苍生再无饥馑之苦。”
朱元璋闻言神色如常,继续道:
“上古神农氏播五谷济苍生,方有今日百姓温饱。”
“今先生发现并培育的土豆,于天下万民之功,不逊于五谷!”
“既然先生不愿留名,便承袭神农氏圣名吧!”
“传旨,册封无名氏为当世神农圣人,可自由出入宫禁,无需宣召面圣,见皇子天子皆免跪拜之礼,可免常朝......”
“凡太子、皇子、国公及文武百官,见神农圣人皆需礼让三分!”
此言一出,两侧朝臣顿时暗自动容。文官队列中,宋濂与督察院众御史唇齿微动,似欲进言。
朱元璋目光如电扫过,满朝文武即刻噤声。毕竟那堆积如山的土豆就在眼前,亩产三十六石的奇迹作证。
有此神物,大明子民告别 指日可待。这般功绩,封个当世神农实不为过。即便朝廷不封,待土豆广传天下之日,百姓自会将其奉为神农再世,迎入庙堂共享香火。
至于那些特许权柄,不过是配享圣名的应有之义。
燕长倾闻言微怔,这与他先前商议的无名圣人封号有所出入。原是朱元璋思及此事必将载入青史,无名氏之称终究不妥,故临时改作神农圣名。
转念间燕长倾已明其意——这终究是个虚名代号,不会触及皇权根本。遂躬身谢恩:
“谢陛下赐封。”
朱元璋赐予的特权令燕长倾十分满意。从此在大明疆域内,除天子外无人能迫他行礼,所有官员见他都需执礼,礼法对他再无约束。
当燕长倾接受圣人神农氏封号时,满朝文武无不投来艳羡的目光。他们明白,这位新晋圣人将成为大明仅次于天子的尊贵存在。
先生发现的土豆将来能救活亿万百姓。朱元璋微笑道,今日先生有任何要求,朕都允准。
这个承诺让群臣震惊。天子金口玉言,意味着燕长倾无论提出多么惊人的要求都会得到满足。本就尊贵的圣人身份,再加上这个特权,简直是登峰造极。
百官暗自揣测:是要世袭公爵?还是金银珠宝?或是其他珍宝?
燕长倾很快给出答案:臣想请陛下恩准建立万民农学院,招收农家子弟传授种植技艺,为大明培育更高产的作物。
朱元璋拍案而起:准!赐当代圣人神农氏【万民农学院】一座!
农学院院长一职,由当代圣人神农氏兼任,位列正二品,直接听命于天子,专司农学院事务。
三名副院长辅佐院长,官居正三品,享有免朝特权,仅对天子负责。
下设五位系主任,正五品衔,可列朝堂但不议政事,协助正副院长管理院务并教导学子。
农学院讲师由院长、副院长选拔,经天子核准后任命,授予正七品官职,专职教授农学。
生员从各州县选拔,每县限招一人,学制五年。结业后皆授正九品官衔,返乡指导农耕。
所有教职员工及学员的录用考核,均由农学院高层审定后直呈天子备案,不经过六部铨选。
朱元璋在丰收的土豆田畔庄严宣告:只要土豆仍在神州大地生长,万民农学院便永世长存。此令载入《皇明祖训》首条,通传天下,后世君主不得更易。
文武百官望着田垄间堆积如山的土豆,在这亩产三十六石的奇迹面前,无人敢有异议。燕长倾立于祭台,迎着刺目阳光轻声自语:从立夏到秋收,终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