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与马皇后对视颔首,朱樉等皇子亦纷纷附议。此等血染青史之事,断不可为!
讲台上燕长倾闻言失笑:
诸君会错意了!
削减,非是刀兵相见,而是要分流儒门学子——
让他们兼修诸子百家,而非独尊孔孟!
今儒生数十万,皆因科举独尊儒术。若要破除儒家话语霸权,就当重启百家争鸣!
天下数十万乃至近百万的读书人中,将涌现出研习儒家、法家、农家、墨家、医家、名家、纵横家等不同学派的读书人。
届时在天下读书人群体里,法家学者可能占据五万至十万之众,农家学者同样约有五万至十万,墨家与医家学者也各占五万至十万,名家和纵横家学者数量亦在此列。
最终儒家学者可能仅余二三十万人!
面对法家、农家、墨家、医家、名家与纵横家的冲击,儒家再难独掌天下舆论话语权。儒家掌控的舆论话语权将 为六七份,甚至更零散的舆论力量。
舆论力量分散后,不同学派必然因观点与利益差异产生矛盾,互相辩驳压制。届时诸子百家谁都无法真正主导民间舆论。
此时朝廷掌握的舆论力量反而成为关键。只需选择支持符合朝廷利益的学派舆论,便能使其压制其他不利言论,最终实现朝廷间接掌控天下舆论的目的。
又或在分化儒家舆论的同时,朝廷可进一步扩大自身舆论影响力,使之成为天下最大的舆论力量,从而主导主流民意,掌握核心话语权。
此计划名为——重兴百家,罢尊儒术!
【重兴百家,罢尊儒术?!】
【让天下读书人不仅学习孔子儒家学说,还能研习诸子百家思想?!】
【使数十万读书人分化为儒家、法家、农家、墨家、医家、名家、纵横家等不同学派学者?!】
【将儒家士子的规模,由现今数十万乃至百万之众,缩减至二三十万之数?!】
【通过天下读书人的途径,从而儒家长期垄断的舆论主导权?!】
【增强朝廷的舆论影响力,使其成为天下众多声音中最具分量的那一个?!】
......
朱元璋与太子朱标,以及朱樉、朱棡、朱棣等诸位皇子,都在静静思索燕长倾提出的对策。
经过长时间的考量,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都不由自主地颔首认同。
此策确实堪称最恰当、最完善的解决之道。
时移世易,昔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乃是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而今历经千年的思想统一熏陶,天下百姓心中早已形成了朴素而坚定的大一统观念。
此时重振诸子百家学说,非但不会冲击原有的大一统思想,反而能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民众的思想境界。
况且千年来独尊儒术已造成儒家势力坐大的局面,如今顺应时势,确实到了复兴百家、抑制儒家的时机。
只是这一方案仍存在一个关键难题。
晋王朱棡面带苦笑地询问燕长倾:
燕先生此计甚妙!
但有一事不明:当今天下,可还有真正传承诸子百家思想的学者?
又是否留存着可供天下学子研习诸子百家思想、道理的经典典籍?
朱元璋与太子朱标、朱棡、朱棣等皇子闻言,也都露出相似的苦笑神色。
虽有心采纳燕长倾复兴百家,抑制儒术之策,然历经千年沧桑,昔日诸子百家的学说,或已湮没于历史长河,或被儒家吸纳,成为其学说体系的一部分。
当世早已难觅诸子百家学说的正统传人。
有的只是吸收了百家部分学说的儒门士子!
同样,儒家拥有系统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四书五经,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典籍,供儒门学子修习孔孟之道。
但诸子百家流传下来的、承载其思想智慧的典籍,现今尚存几何?
这些典籍,又能否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倘若不成系统,不成一家之说,仅存只言片语的诸子语录,或是零星几篇承载先贤思想的残章,
便难以重振学派,更遑论广收门徒,传授儒家之外的学问。
诸子百家,终究被儒家压制、同化、蚕食得太彻底!
彻底到连朱元璋、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欲寻百家传人扶持,竟无从觅得!
【儒家独尊的岁月,实在太久!】
【若早数百年,或可寻得承继正统的百家传人。】
【而今举目四望,天下尽是儒门书生……】
朱元璋与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皆在心底默然长叹。
讲台之上,燕长倾听完晋王朱棡之言,神色淡然,平静道:
“诸位足下所立之地,正是诸子百家之农家的农学院!”
“屉中所置教材,便是将来传授农家思想的典籍!”
“一月后,那位发现、种植并推广土豆的农学院院长,便是承袭春秋农家之学,推陈出新的当代农家之主!”
喜欢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