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论及舆论话语权,亦无人能及父皇。】
【可既然如此,为何燕先生却说父皇并未真正掌控舆论话语权?】
......
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虽已明了舆论话语权之意,却对其掌控者心生疑惑。
......
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人苦思良久,仍不得其解,索性不再徒劳。
既有燕长倾这位圣贤在前,何须闭门造车?
朱标当即起身,向燕长倾恭敬行礼,问道:
先生所言舆论话语权,乃是以自身影响力与公信力使他人认同己见。
如此说来,影响力与公信力愈强,话语权便愈大。
当世应无人能及父皇之影响力与公信力。
同理,亦无人能拥有比父皇更大的舆论话语权。
若真如此,这舆论话语权岂非尽在父皇掌握?
除父皇外,还有何人一言一行能令千万人讨论并认同?
除非是五年后的燕先生!
朱标最后还打趣了一句。
不过这话也不全是玩笑,五年到十年后,若论个人在天下人心中的分量,能与朱元璋比肩,甚至超过朱元璋的,恐怕只有推广土豆种植至全国的燕长倾了!
到那时,大明百姓日日吃着燕长倾推广的土豆,自然会将他奉若神明,甚至抬进神农庙与神农氏并列!
那时的燕长倾,一言一行都将牵动天下百姓的心,他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引发万众热议。
再加上他“圣人”的身份,百姓们会自然而然地信服他的观点和态度。
所以,说燕长倾的舆论影响力堪比甚至超越朱元璋,绝非虚言,而是必然的事实!
但除了未来的燕长倾,如今的大明,乃至未来五到十年,还有谁能像朱元璋、燕长倾那样,一言一行便能引发千万人追随、信服?
没有!
一个都没有!
在朱标所知的人里,无论是已伏诛的胡惟庸、李善长,还是如今的文武百官,都没这个本事!
若有,恐怕他父皇早就找个“胡惟庸同款”罪名,把人清理掉了!
正因如此,朱标才不解——即便未来舆论话语权会落到燕长倾手中,可现在明明还牢牢掌握在朱元璋手里,为何燕长倾却说并非如此?
面对朱标的疑惑,燕长倾温和地解释道:
“方才说过,能让千万人追随、认同其观点的人或团体,才是真正掌握舆论话语权的人。”
“换句话说,舆论话语权未必只握在个人手中,也可能被某些团体掌控。”
“论个人,确实无人能与陛下比肩,但某些团体加在一起,未必不能与陛下抗衡。”
“舆论之争,从来不是个人对个人,而是个人对团体,团体对团体。”
听到这里,一直沉默思索的朱元璋终于豁然开朗,结合燕长倾的提点,以及近来民间数十万文人书生议论纷纷的 ,他抓住了关键所在。
【掌控舆论的势力?!!】
【民间数十万读书人议论纷纷,他们代表的群体是......儒家?!!】
【原来天子手中的舆论权柄,竟一直被儒家把持着?!!】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顿悟与惊骇。
此刻他终于明白,这舆论权柄究竟落入何人之手!
【窃取天子权柄,操纵天下言论的,竟是儒家......】
【朕早该想到,除了传承千年的儒家,还有谁能有这般能耐!】
朱元璋垂眸沉思,神色复杂。
若换作他人或别的势力掌控舆论,处理起来倒也不难。
毕竟连延续千年的 制度,不也被他废除了?
但废除 只需应对朝中百官,安抚天下官吏。
若要对儒家出手,便是与全天下的读书人为敌!
他真能与天下儒生抗衡吗?
朱元璋很想说可以,但面对数十万儒生的议论,即便贵为天子也无可奈何。
因为这天下——
终究要靠儒家治国,靠那数十万读书人辅佐治理!
昔日蒙元朝廷,同样离不开儒家支持。
无论哪个朝代,都需依靠儒家治国。
只要仍需儒家,即便王朝更迭,儒家依然能千年不衰。
正所谓:王朝无千载,儒家永长存。
......
太子朱标与诸皇子朱樉、朱棡、朱棣等人,此刻仍面露困惑。
燕王朱棣起身还礼,继续追问:
“若不谈个人对个人的舆论掌控,而是比较个人对团体、团体对团体的舆论话语权,那天下间又有哪个团体能胜过父皇掌控的大明帝国?”
“其他人的势力再大,难道还能大过父皇手中的大明帝国?”
“若真有这样的团体,那它便不是团体,而是凌驾于大明之上的庞然大物!”
“如此庞大的存在,即便大明想容纳,恐怕也力不从心!”
燕长倾闻言,意味深长地反问:
“当真没有?”
朱棣眉头紧锁,正欲再问,朱元璋已沉声答道:
“有。”
“千百年来,真正把持舆论话语权的,始终是儒家!”
燕长倾微微一笑。
喜欢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